我們日常接觸物件時,看到的往往是它們製成的模樣,物件外型的美觀和實用性因此成為消費時最重要的指標,卻甚少人關注物件製造時的原材料、地方與過程。香港使用的貨品主要基於進口,但本地仍有不少團體、設計師執意追本溯源,探尋「香港製造」物件從原材料到設計生產的過程。

「二次坊」過去曾於大埔添恩園展開「瓜瓜部屋」項目,走進「許願勝地」林村發掘當地的另一面向,參觀林蔭茂密的有機農場,親身踏進田野感受城市以外的自然風情(詳見文化者報導〈漫遊大埔林村 發掘城市後花園〉)。這一次,二次坊延續「瓜瓜部屋」項目,深入香港其他社區,例如到訪深水埗布藝集中地「棚仔」進行導賞,認識製衣原材料。

深水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紡織製衣業聞名,出售種類繁多的布料,供本地成衣業者設計和製衣。深水埗既為本地製造的服裝提供原料,也是香港昔日製衣業的歷史標誌地。在這「最後的布市場」,布料沾留過去深水埗的面貌,人們從中翻找最適合自身的布料製衣,能夠確保其適合自身,並實行「取之社區、用之社區」,促進可持續創意經濟。

在城區活動「公眾社區教育項目」的「香港製造」計劃中,二次坊邀請了時裝設計師洪銘健,帶領來自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青年,教育及培養他們有關綠色設計與生活的概念。專業設計師與年輕人分別帶來不同的視覺,能為本地的設計經濟引入多元聲音。

在2015年成立的二次坊,以往曾帶來多個跨界別生產計劃,例如「織織團」活動,連結本地舊工業的編織女工,合作開發回收再織產品,透過不同技術協作實驗提供社會服務。「瓜瓜部屋:香港製造」活動詳情:https://bit.ly/2x2studio

《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 BODW CityProg》
Website:www.bodwcityprog.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odwcityprogramm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odw.citypro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