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則屬上帝。」已經興建了139年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是世上唯一一座尚未竣工已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它出自西班牙傳奇建築師高第(Gaudí)之手,他的遺作遍及整個巴塞隆拿:奎爾公園、米拉之家、巴特婁之家等,均以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而聞名。
聖家堂何時方能興建完成?高第雖曾揚言:「我的天主客戶並不急」,但世界各地的人都引頸翹望其落成。本月月初,象徵聖母瑪利亞的第二高塔完成「封頂」工程,一顆重達5.5噸的十二角伯利恆之星座落於塔頂,聖家堂距離竣工終於又走近一步。
以曠世建築書寫《聖經》
高第一生中有43年都花在聖家堂的設計與建造之上。項目最初由另一位建築師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設計,後因其哥德復興式設計成本過高,與教堂不歡而散,才改由高第接手,以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設計建築。聖家堂的鐘塔達18座,分別代表十二門徒、四大福音著書者、聖母瑪利亞與耶穌基督。象徵耶穌的最高塔達170米,略低於巴塞隆拿的蒙特惠奇山,因高第認為人的創造不應凌駕上帝。
高第喜歡在建築中師法自然,故以很多動植物的形態為藍本設計聖家堂,例如狀如豆莢的尖頂與樹狀圓柱。同時,教堂外牆具體地呈現了《聖經》場景,設有三大立面,包括東部的誕生立面(Façana del Naixement),西部的受難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以及南部的榮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其中高第生前唯一只完成了「誕生立面」。


1926年6月7日,高第完成在聖家堂的工作後,打算回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卻在途中被電車撞倒逝世。他早知無法親睹聖家堂完工,生前已留下大批手稿與模型,惟大多都在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中付之一炬。
未知的素材、數不盡的馬賽克拼貼,加上作為「贖罪教堂」的聖家堂以個人捐款和門票收入為主要資金來源,成本與技術等種種因素,令聖家堂的竣工遙遙無期。建築項目幾度易手,現任總監Jordi Faulí已是自高第後的第四代負責人。他在1990年以首席建築師的助理身份參與工作,初時只建有三座高塔,花了接近四十年的心血,現差最後一座耶穌基督尖塔便告完成。
百年設計落於今日社會
工程橫跨逾百年,在12月8日的亮燈儀式中,巨型十二角星星加冕於聖母塔尖上,準備慶祝基督降生的聖誕節,卻在亮燈以後引來巴塞居民的熱議,質疑星星的點綴有如迪士尼,不符高第本意。


聖家堂以其高聳細緻的設計,成為巴塞隆拿最為人熟知的觀光景點之一,疫情前每天吸引約六萬名遊客參觀。旅遊業為聖家堂帶來建造的資源,卻也對附近民居構成不便。團隊聲稱高第的設計還包含一條巨型樓梯,通往大教堂尚未完工的主入口,或會令鄰近三個街區的家庭和企業被迫拆遷。
建築師團隊預期在2026年——即高迪逝世一百周年時完工,他們自2001年便開始引入3D打印技術,用以處理教堂的複雜結構,以較低成本加快進度。自1882年動工以來,聖家堂面臨各種考驗,能否如期完工仍屬未知之數。高第靈感豐富的設計與願景,落在幾代建築師手中,除反映藝術演進的方向外,亦令聖家堂在世代的社會面貌與科技改進下,產生了超出於個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