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攝影師攀山涉水尋找壯麗風景,也有些攝影師把鏡頭拉近至每天經過的路,從日常生活裏尋找簡約的美感。在步履匆匆的生活節奏裏慢下來,伸出一雙手,框住眼前風景,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屬於自己的Breathing Space,捕捉那些瞬間的故事。

香港很多攝影師喜愛走遍城市角落,以獨特視角發掘這片土地上不為人知的風景。自由攝影師JeremyCheung的鏡框,便是藏於城市各處的建築線條與形狀。在他的照片中,一條條的地鐵架空電纜,把天際與白雲橫向界劃,框住一架航行中的飛機。看到這幀照片,容易使人想到近年不斷來去、流徙的港人。在茫茫睛空裏飛降,會否仍有一條無形的軌道,正控制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被Jeremy鏡頭下的城市地景所框住的,還有各種各樣的人:公園裏踩板的年輕人、正在收束雨傘的電車乘客、碼頭旁等待的老人——在光線與構圖的包覆裏,他們不約而言地為照片留下一絲憧憬。Jeremy以相機尋找城市變幻下人們原初的生活狀態,香港遺美卻獨愛具歲月痕跡的舊建築,版主林曉敏坦言:「我的相片沒有大風景,只有生活的日常面貌。」由城市日常走到久違人煙的角落,在其社交媒體上,常見隱藏城鄉的招牌、樓房與老店。

攝影不一定要嚴陣以待捕捉大風景,有時也可以是一刻偶然的產物。林曉敏走訪九華徑寮屋區時,原本想拍攝後方的建築物,目光焦點一轉,卻從眼前晾掛出來的幾件衣服裏,看出一個家庭的生活面貌。有人說「眈天望地」是不切實際、是離地,林曉敏卻因眈天望而看到城市的另一面貌。

同樣居於城市的,還有各樣的動物。人與動物互搶生存空間,沒有權力者唯有被人道毀滅。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本地生境,生態情人Daphne及James以生態攝影結緣,兩人熱心環境保育,在他們的照片裏,可見穩伏樹葉之上的長趾蛙、夜裏紛飛的螢火蟲、泥灘上漫步覓食的翻石鷸等。他們還不時在YouTube上載拍攝過程,像是他們在維多利亞公園的一個水窪旁邊設立腳架,捕捉黑領椋鳥們在水中共浴。城市鄰居的寶貴眾生相,其實近在咫尺。

在不為意的空間裏,人、動物與自然之景各有其「Breathing」的節奏。佳能挑選了七位本地攝影師的作品,以《Our Breathing Space》為主題,以不同風格、角度、器材拍下香港的多元面貌。不管是連綿山脈與雲霧景緻,還是變幻不斷的城市建築與人物,攝影師們以照片說的故事,其實也是屬於你和我的日常故事。

佳能《Our Breathing Space》攝影展
展期:即日至2022年2月28日
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佳能數碼影像坊(新世紀廣場第1座20樓2003、2005-2009室)
費用:全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