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為藝術節而是為香港做,把藝術家與觀眾透過精彩表現連繫上,是一個跨地域、跨文化的平台。今年藝術節希望大家一起回味五十年的旅程,把過往、將來連繫於當下,尤其是科技應用,與更多觀眾更全面的溝通。」——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

香港藝術節2022年踏入50週年,今年更以「連繫」作為主題。半世紀以來藝術節作為中、外跨界藝術的交流橋樑,近年面對嚴峻疫情更扭盡六壬,以科技彌補表演者未能親身來港的不確定性。早前,藝術節公佈節目詳情並已開售門票,帶來大眾期待已久的現場及網上演出,以及一系列加料節目、外展及教育活動,疫下最終能否如期進行仍是未知數。

今年藝術節現場節目共51個(現場演出逾130場次)、網上節目9個,以及加料節目、社區項目及教育項目逾400項,特備重點節目包括「新馬師曾名劇展」、舞台劇《我們最快樂》、《拉娜》等。為藝術節揭開序幕的是香港管弦樂團的馬勒第四交響曲音樂會;閉幕演出由上海歌劇院與蘇州交響樂團攜手,獻演一場游走古今及中西音樂的音樂會。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指出,今年主題為「連繫」,在疫下正好以藝術科技(Art Tech)連繫各地、將國際視野融入藝術節DNA當中,令演出不受實體配套或場地規限,而觀眾更能親身參與互動。「作為一個文化交流平台,我們建立起各種跨地域、跨文化的連繫;而在連繫過往的同時,我們也連繫未來,向過去致敬,另一方面也致力探索嶄新手法和形式,在演出和製作的科技運用上作出更多新嘗試,從而展望未來。」她認為,經典作品在藝術節永遠佔一席位,故期望今屆首演的作品成為未來經典,發掘可能性。

詳情可瀏覽香港藝術節網站(www.hk.artsfestival.org),購票及網上登記已開始。現場節目可透過城市售票網購票,其他網上節目及加料節目,可於藝術節網站登記觀賞。

第50屆香港藝術節焦點節目一覧:
「新馬師曾名劇展」
粵劇藝術植根本地,多年來承傳發展,同時也是藝術節長久以來的核心節目之一。粵劇伶王新馬師曾(1916-1997)以獨特的「新馬腔」享譽藝壇,1974年及1975年,名伶新馬師曾亮相香港藝術節,今年藝術節獻上向這位名伶致敬的多台好戲

《拉娜》
沉浸式互動歌劇《拉娜》是由藝術節與芬蘭國家歌劇院及芭蕾舞團聯合製作的特備節目,透過嶄新的數碼科技及多媒體技術,於2022年重新解構「舞台」的定義,藝術節更特意邀請香港人氣年輕演員顧定軒先生擔任《拉娜》的外展大使。

歌劇《兩生花》
香港藝術節製作的首套大型舞蹈歌劇《兩生花》,雲集香港舞蹈團精英舞者、香港傑出歌唱家及音樂家傾力演出。《兩生花》由《兩個女子》與《蕭紅》兩部室內歌劇串連而成,從中國女作家蕭紅波爛壯闊的一生,到香港作家西西筆下兩個平凡女子的生命與愛情,對照兩代女性在時代的陰影下,對自由、愛情、生命的不變渴求。

《我們最快樂》
著名編劇莊梅岩再度為藝術節執筆,夥拍導演黃龍斌帶來《我們最快樂》,藉同志之愛及懸疑情節,透視人與人之間的情色愛慾及關係本質。

《彼岸》
《彼岸》俞湘君鋼琴超媒體音樂會中,中國鋼琴家俞湘君以鋼琴樂聲配合現場的多媒體裝置,以一種全新且多方位的演繹手法呈現並詮釋現代音樂。
沉浸式虛擬實境劇場
藝術科技新猷「賽馬會創藝科媒系列」的兩個新製作——沉浸式虛擬實境劇場《詩》及表演式裝置音樂會《混序維度》。

AR《舞0度》
英國AΦE藝團的《舞0度》運用擴增實境技術(AR),觀眾只需手持平板電腦,就能讓電子裝置內的虛擬舞者躍進現實世界。節目於中環中心H6 CONET及618上海街予公眾免費參與。

互動戲劇《機器超人》(1.0版本)
重臨香港藝術節的兩個團體——愛爾蘭正點劇團的《機器超人》(1.0版本),由《權力遊戲》演員傑克.格裡森,演繹全新遙距互動作品;比利時Ontroerend Goed藝團帶來一對一網上遊戲,為觀眾創造個人專屬的互動戲劇體驗。
撰文:馬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