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早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的作品《憂患之子》(The Man of Sorrows),上月底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成眾多買家的焦點。畫作最終以4540萬美元(約3.5億港元) 高價出售。而在那之前,拍賣行專家以紅外線分析技術,揭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畫中秘密。

《憂患之子》是耶穌復活後的半身肖像畫,頭戴荊棘冠冕,一群天使手執耶穌的受難刑具,包括羅馬士兵用以鞭打耶穌的鞭子、把他釘在十字架上的三顆釘、以及他被處決後,士兵用來刺進其側腹的「聖槍」(Holy lance)。

圖片來源:蘇富比

這幅作品被認為是在1500年至1510年之間繪製,是波提切利晚期的標誌性作品,自19世紀以來一直屬於私人收藏。最早的藏家可追溯至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歌劇演員Adelaide Kemble(1815-1879),上次公開拍賣則為1963年。《憂患之子》上月在蘇富比開拍後,吸引兩名競標者透過電話輪流叫價,以10萬元為單位疊加,六分鐘後由古典畫作專家洛布科維茨(Elisabeth Lobkowicz)投得心頭好。

由於畫作一直屬於私人藏品,近日經專家仔細研究後,才發現當中原來藏有另一幅尚未完成的草圖——把畫作倒置旋轉,並以紅外線科技觀察,會看到一幅疑是「聖母與聖嬰」的圖像。這幅底圖佔據了《憂患之子》肖像的下半部分,靠近耶穌的右手,聖母的頭垂下來輕靠着懷裏的嬰兒基督,除了面部特徵外,亦可見袖子的褶皺以及嬰孩的手臂。

圖片來源:CNN

據蘇富比高級副總裁兼古典畫作總監克里斯・阿波斯特(Chris Apostle)所說,在畫作中另覓底圖(under-drawing)並非聞所未聞,由於板面油畫在當時甚為昂貴,因此畫家與其助手或不願因放棄一幅作品就把整個畫布丟棄,而是選擇將之反轉,創作出另一幅非凡的作品。阿波斯特亦認為,波提切利在1500年代初選擇放棄繪畫聖母,改以基督作主題,或投射了當時意大利的宗教焦慮,以及對個人救贖的盼望。

蘇富比分析,紅外圖像還顯示了波提切利曾對畫作有過細微的調整,例如耶穌指尖上的傷口現被長袍遮蓋,傷口位置和拇指輪廓的處理上亦有變化,證據亦表明,波提切利曾對耶穌頭髮的長度、下巴、皇冠上的荊棘以及眉毛的位置作過修改。

《憂患之子》為蘇富比12個月內以第二高價售出的波提切利畫作,售價最高的作品為去年1月底拍賣的《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Portrait of a Young Man Holding a Roundel),以9200萬美元(約7億港元)的價格出售,成為拍賣史上第二貴的西洋古典畫作,僅次於達文西的《救世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