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東部的Musée du Pays Châtillonnais近日尋回遺失近50年的酒神(Bacchus)童年銅像,此銅像身長15.7寸,為第一世紀的古羅馬產物。在1973年12月的一個晚上,賊人破窗而入,將銅像連同一些羅馬古跡及5000羅馬古錢一併奪去,令博物館損失慘重,後來博物館一直以銅像的仿品作展示。

把這件重要的文物送回博物館的,是有「藝術偵探」之稱的Arthur Brand。藝術界對這個名字應不陌生,他已協助尋回超過200件藝術品,其中包括畢加索的《女人的半身像(多拉·馬爾肖像)》(Buste de Femme (Dora Maar))及達利1941年的畫作《少年時代》(Adolescence)等等,他亦因此獲得「藝術界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 of the art world)的美譽。


與犯罪集團接觸的搜查過程聽起來極為驚險,但這次Brand尋回酒神童年銅像的過程,卻並非那樣曲折離奇,而是由一位奧大利藏家主動聯絡以「藝術偵探」之稱聞名的Brand。經過博物館數個月的研究,最終從1927年考古雜誌上的一張照片中發現,這座雕像的確是屬於法國博物館。該位奧大利藏家得知藏品真的出於被盜後,感到震驚,表示願意將其歸還給博物館。而另外兩位英國藏家Brett和Aaron Hammond亦贊助了一筆費用,作為對這位奧大利藏家的賠償。
「我唯一的任務是為被盜的物品找回它的歸屬。」這位藝術偵探如此說道。他對尋找失傳古物的興趣,源於某次在西班牙南部交流的時候,與幾名吉卜賽人一起尋寶,過程中發現了三枚古羅馬銀幣。在那次之後,Brand開始對收集古錢幣極為著迷,認為當中藏有一些與不復存在的古城相關的奧秘。與此同時,他也得知非法藝術品市場是世界第四大犯罪企業,因而希望為藝術和歷史「做點甚麼」,開始掛上「藝術偵探」這個特殊的頭銜。儘管他以尋找失傳古物而聞名,他的收入卻主要源自傳統藝術諮詢,因為在大多情況下他都是自費進行搜查,亦很少因成功搜救古物而獲得直接的經濟回報。

但Brand也曾經被人誣告做假,就是當他為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尋回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的戒指時。學院深信王爾德戒指裏的希臘銘文應該是刻在環裏,而不是像尋回的戒指那樣刻在環外,因而指稱Brand在做假。這令一心為藝術服務的他感到極不服氣:「我不會駕車,我不會換燈泡,但我在藝術工作從不犯錯。」Brand當然做好資料蒐集來證明這文物的真偽,最終他發現一封由王爾德親筆書寫的信件,當中提及戒指的銘文是在環外的。Brand認為莫德林學院欠缺尊重,氣憤地缺席在莫德林學院舉行的戒指交接儀式,並形容這次是「最愚蠢的一次冒險」。

失而復得的Musée du Pays Châtillonnais並沒有像莫德林學院那樣對Brand表示質疑,館長Catherine Monnet感動地接過銅像,並嘆道:「當我把行李箱打開,看到銅像的真身,我驚歎它比起我們的仿品美麗多了。」Brand在藝術界的奉獻受人尊重,而博物館為了答謝Brand,更為他提供了終身免費入場的機會。
圖片來源:新法社、Arthur Brand’s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