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疫情原故,由原定的4月17日假尖沙咀文化中心,改為在7月17日的九展匯星舉行,而大會今日率先在網上公布,本屆的終身成就獎由「喜劇之王」許冠文所獲得。

許冠文首部出演的電影,是在1972年由李翰祥執導的邵氏電影《大軍閥》,他飾演土匪出身的軍閥龐大虎。此角需要頂着一顆光頭出演,因此許冠文在演出前,由影后李菁為其舉行了「削髮」的剪綵儀式。電影初上大銀幕便有346萬票房,可說是非常亮眼的成績,其後他接拍多部李翰祥執導的作品,均獲極佳口碑。

到了1973年,許冠文有意執導自己的電影,但邵氏並不看好其劇本,許冠文只好轉投嘉禾,幸而得到嘉禾的支持開戲,為後來的許氏兄弟電影製造先機。其後許氏兄弟的喜劇在港產片中牽起一股熱潮,早期在香港以粵語為主流的電影並不多,他們以「生鬼」的對白及貼地的劇情成功入屋,曾於70年代創作出多部冠軍票房之作,首部作品《鬼馬雙星》創下625萬票房佳績,此作更是當年邵氏所拒絕的劇本。他們其後再推出的電影《天才與白痴》、《半斤百兩》、及《賣身契》亦是當年的「票王」電影,其中《賣身契》更衝出香港,在台灣金馬獎中獲得優秀劇情片及最佳剪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1年上映的賀歲片《摩登保鑣》,由許氏三兄弟所主演,許冠文飾演貪生怕死、尖酸刻薄的王氏護衛局資深護衛,他憑此角獲得「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票房刷新了香港開埠的票房紀錄,高達1776萬。
許冠文的喜劇影響了不少人,其中周星馳在《樂韻夜風情》訪問中坦言自己都是受這位「笑匠」所影響,更在戲院看其電影時笑到「搲損大髀」。在早期的周星馳電影中,亦不難發現許氏兄弟電影風格的痕跡。除此以外,許冠文改變了香港的電影風向,使粵語電影變成主流,他的電影擅長把自己寫成尖酸刻薄的人物,再以市井的背景故事,借電影吐出不少香港人的心聲,就算是現在重溫那些電影,作為香港人,仍亦能獲得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