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讀者與過往最大的分別是,他們漸已變得成熟,你不會預期一個十多歲已開始閱讀你作品的讀者,現在五、六十歲還會繼續捧你場。當然也會有,但以前讀者數量達十萬,幾年後可能只剩下數千。」

—— 黃玉郎

香港每日過萬宗確診、百業蕭條,疫下陰霾不見清零,種種壓力和擔憂反充斥着日常;一年疊着一年,2022看起來竟與去年和前年無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關懷與問候,或許比連花清瘟膠囊更可貴。

早前在香港動漫畫聯會周年大會上,會長黃玉郎召集香港漫畫業界以「疫境裏,同心同行!」為題各自揮毫,發布於自己的Facebook或Instagram平台,為疫症下的香港人打氣。不足兩星期,已有數十位香港漫畫家參與,繪出風格不同的漫畫,抒發疫情期間的感受,活動還進一步擴展至台灣、澳門及馬來西亞,各地漫畫家出手繪畫作品,以簡單圖畫帶出正面信息,支持香港人對抗疫情。

黃玉郎作品

「吹雞人」黃玉郎接受《文化者》專訪時坦言,疫情對漫畫業界影響甚深,但仍希望集合業界人士之力,鼓勵香港人努力抗疫。

見證業界多年起落 今次疫情打擊最大

「看見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我們漫畫界同為香港人的一份子,也應該出力。其實大家原本已有這樣的心力與想法,所以當我這樣一說,大家都一呼百應。」被尊為「漫畫界教父」的黃玉郎,投身漫畫界60年,先後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見證過本地漫畫業在不同時期的興衰。他的代表作《龍虎門》連載30年,締造了香港長篇連載漫畫的歷史紀錄,其後創作的《天子傳奇》、《神兵玄奇》等作,亦一時重振低迷的漫畫市道,在香港以至東南亞、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受到歡迎。

黃玉郎回想起2003年的沙士,認為這次疫情的影響更為深遠。「香港的漫畫市場原本已很低落,再加上疫情來襲,打擊因此更大。沙士來襲時僅有兩至三波,但這次維持的時間更長,達逾兩年,整體氣氛大受影響,加上最近報販、漫畫店等多個店舖都暫停營業,漫畫銷量也面臨着額外三至四成的打擊。」眼看身邊一些親戚與朋友陸續染疫,黃玉郎自言亦感到擔憂:「不是自己染疫那麼簡單,你也有可能影響你的家人、同事,所以要確保防範措施做得足夠。」

網絡或成漫畫業出路 疫下也需持續進行創作

2000年代後互聯網興起,盜版的行為移轉到網絡上,有人掃描新出版的漫畫,影響漫畫的銷量與周邊行業,實體漫畫已然日漸式微,目前市面上可見的薄裝實體漫畫也寥寥可數。「假如每次發行一萬本實體漫畫,網上盜版已對銷售構成一定影響,現在再加上疫情,銷量便再減少兩三成,現在連報紙檔都唔開,賣都無得賣。」黃玉郎近年除了積極創作新的漫畫作品外,亦為作品發展IP,即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指具長期生命力與商業衍生價值的跨媒介內容營運,吸引遊戲公司等購買版權,試圖接觸更多讀者。

「說到香港漫畫,最主要的銷售途徑當然是實體書銷售,甚至可賣至遊戲、動畫、電視劇與電影中,或是催生一些衍生的產品,像是玩具模型。現在還多了一樣東西,就是NFT。」黃玉郎認為網絡是當下漫畫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他兩部極其成功的作品《天子傳奇》與《神兵玄奇》還有兩期就要完結,之後他打算為兩部作品發展新的IP,並以《天子傳奇》的角色創建自己的NFT作品。

「現在的讀者與過往最大的分別是,他們漸已變得成熟,你不會預期一個十多歲已開始閱讀你作品的讀者,現在五、六十歲還會繼續捧你場。當然也會有,但以前讀者數量達十萬,幾年後可能只剩下數千。」讀者人數逐漸下降,在黃玉郎眼中這亦是漫畫業面臨的一大困境。「要爭取新讀者就得不斷嘗試,國內接觸的讀者人數可達數千萬,要發展當然不成問題,但我們也希望照顧香港原有的讀者,這樣創作時就很考功夫。」

面臨種種困境,現再加上疫情,黃玉郎認為最重要還是繼續創作。他表示現時已有兩個故事構思成熟,準備在今年推出四部作品。他又寄語業界及有意入行的創作者:「疫情時留在家中,可多閱讀漫畫和小說,在腦中裝盛更多材料,創作時便能產生更多靈感。」

延伸閱讀:漫畫界接龍抗疫 港台畫家揮筆為港人打氣【疫境同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