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每份優秀的作品都有人懂得欣賞,尤其是一些實驗性的抽象作品,在當世往往不受重視,被世人扔進荒廢倉庫裏默默無聞——但一旦伯樂出現,被扔進垃圾堆深處的作品,也注定有天能重見天日。

已故藝術家海恩斯(Francis Hines, 1920-2016)1970、80年代活躍於紐約,以包裹建築藝術聞名,卻在藉藉無名中去世,作品幾乎被湮沒。近年他的作品在一座廢棄倉庫中被重新發掘及展出,這位獨具慧眼的伯樂,並非哪位專業的藝術鑑賞者,而是一位愛玩滑板的維修技工。

2017年,一個承包商在沃特伯里(Waterbury)清理一個準備出售的廢棄倉庫時,發現了近40幅大型抽象畫,他們將之告訴了一名叫惠普特(Jared Whipple)的汽車維修技工。惠普特對此很感興趣,其後到倉庫中看畫,對那些畫作大表驚訝。「我把一些畫作從垃圾堆中取回來,並對此深感着迷。」他後來向傳媒表示。回收畫作後,惠普特最初計劃在萬聖節時把它們掛在他一個名為「The Warehouse」的室內滑板場裏,但當他意識到作品出自藝術家海恩斯手中之後,便決定聯絡藝術界的人。

惠普特(Jared Whipple)展示海恩斯的部分作品。

「作為一名維修技工,我雖然在滑板界中少有名氣,但在藝術界卻不為人知。」惠普特坦言他當初花了一些時間才讓人關注和重視他的發現。一名來自舊金山、現已退休的藝術品經銷員
艾爾格(Muldoon Elger)深知作品的價值,因為這名經銷員曾在1980年代展出過海因斯的作品。他把此事告知藝術史學家福爾克(Peter Hastings Falk)。經過數年的修復、研究與籌備後,這批作品將於5月5日至6月11日期間進行展出。

藝術家海恩斯以包裹藝術著名,曾用大量織物包起紐約市內十多座建築物,包括華盛頓廣場的拱門,引起大眾對古蹟保存狀況的關注,被描述成「為負傷紀念碑而貼的巨型繃帶」。這種包裹藝術後來亦進一步延伸至他的繪畫作品之中,海恩斯以尼龍織物緊緊包覆畫布,從中思考現代城市中相互關係的複雜性。

圖片來源:Gould/IMAGES/Getty Images

海恩斯在1970年代後期至1980年代期間搬到沃特伯里,把那裏一個倉庫改建成自己的工作室,並在該處創作至2016年。惠普爾從倉庫找到這些作品後,聯繫了海恩斯的家人,並指已得到他們的批准讓他保留和出售這批藝術品。他沒有透露自己從倉庫取回了多少件作品,卻表示有些作品他並不會賣掉。

藝術品經銷商Hollis Taggart在一份聲明中提到:「我對於展示一些被排除在主流藝術史之外的藝術作品特別感興趣」,他又指這次的發現極其罕見,並會透過即將舉行的展覽「思考海恩斯的作品中如何融入了美國藝術運動歷史中的抽象表現主義。」此批作品的價值約22,000美元(約17萬港元),部分作品更是40年內首次公開展示。惠普特稱希望增加大眾對海恩斯的認識,更表示要讓他被載入史冊之中。

圖片來源:Hollis Taggart官方網站、Jared Whippl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