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漸趨緩和之下,華南地區的拍賣行業龍頭華藝國際(香港),再度回歸香港拍賣場舉行春季拍賣。是次舉槌的重點作品,包括多幅美術館收藏級別的大尺幅創作,它們橫跨時代與東西文化語境,在巨型畫布上構成強烈的視角衝擊。

被譽為普普藝術之父安迪・華荷(Andy Warhol)的教子,英國當代藝術家菲利浦・科爾伯特 (Philip Colbert)的作品常以流行文化的符號與當代社會作連結。三年前他曾以龍蝦為題在香港舉辦展覽,那隻披着煎蛋圖案的藍色西裝、擁有大眼睛的鮮紅龍蝦標誌,也出現在是次拍賣作品《尋夢》的正中間。此作佈滿多個現當代的文化符號,例如路牌、讚好標誌、表情符號等等,構成奇幻世界鬥爭場景中的緊繃感,在亮麗歡樂的表面之下,側寫這個時代的速食文化與冷漠。

從西方藝術家筆下的文化萬花筒,回首東方的詩性美學,70後的中國藝術領軍人物康海濤的繪畫,近年在二級市場屢創新高。他的最大尺幅《夜景》系列的作品之一《樂園》,亦出現在這次的拍賣會當中。畫作借助影像的鏡頭感,從主觀精神切入,渲染一種抽象化的詩意,並融入了藝術家作品中常見的母題:夜晚與安靜。洗練的筆意反映了康海濤自省與外觀的冷靜目光,然而大尺幅的畫作又自有一份視覺衝擊力。

另一位借用電影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的羅馬尼亞畫家亞德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則是全球觸目的百萬美元級別青年藝術家。其二十米長的作品《內華達州風景》,以美國內華達試驗場曾進行的核戰爭實驗的歷史事件為基礎,用隱晦的筆調和色彩呈現集體記憶構成的歷史傷痕。作品表面上是平凡無害的小鎮街景,爆炸的情節幾不可見,然而如此超現實的繪畫實驗背後,卻流露出沉重的氣氛與情緒,使其作品看起來介乎於紀錄片的真實與藝術的抽象之間。

大尺幅作品所呈現的美感世界尤具視覺衝擊力,這次拍賣的作品還有備受國際觸目的藝術家江上越(Etsu Egam)的「彩虹」系列之作,以及八十後中國畫家夏禹的《桃園》,他以光影變幻間的韻律,抒發平淡日常裡最濃烈的情感共鳴,有望刷新藝術家的成交紀錄。

江上越《彩虹-2021-T-1》

圖片來源:華藝國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