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雅俗兼容的《鳳閣恩仇未了情》,還是武打連場的《梟雄虎將美人威》,半世紀前麥炳榮在兩齣著名開山之作的雄渾演繹奠定劇中情韻,而其中《鳳閣》一劇與鳳凰女搭配的演出更常常叫好叫座,迷倒一代觀眾。今日,文武生之任落在徒弟阮兆輝之肩,又傳至年輕演員阮德文身上,夥拍花旦鄭詠梅,梨園薪火一代代傳承,古曲換上新風依舊繚繞不絕。
阮德文和鄭詠梅均是當下廣受觀眾愛戴的年輕名伶,一位出生梨園世家,一位師承名伶羅家英、李寶瑩及擊樂名家姜志良,背景不同,卻同在舞台上打滾經年,並視演出為終生事業。時歎前輩精湛之功,時嘆「承」者太多而「傳」者不足,這次難得與多位資深老倌如阮兆輝、尹飛燕等交戲,謙稱還是「學習者」的兩位年輕演員笑言:最重要的當然是「偷師」。「一百年才出一個好的演員。」如阮德文所說:「你需要各方歷練,才能成就出一個演員的『成熟』。」

傳統技藝尤其講求傳承,距離首演剛好六十年,《鳳閣恩仇未了情》將在本週末演出日、夜場兩場,日場由資深紅伶阮兆輝擔任文武生演繹其師傅麥炳榮的首本戲,夜場則由青年粤劇演員接棒演出,象徵梨園薪火相傳。另一套名劇《梟雄虎將美人威》作為粤劇較少見的「雙生雙旦袍甲戲」,兩位文武生及花旦戲份相當,為傳承兩者帶來相互碰戲的機會。兩輩同台演出的火花固然教人期待,歷久不衰的經典在不同演繹之下能產生何種面貌,也令觀眾為之好奇。
由傳到承 帶藝掙扎的年輕演員
鄭詠梅對粤劇的興趣始於小時候在長洲,某次隨祖母去看神功戲時,碰巧看到雛鳳鳴劇團的《再世紅梅記》,一下子就為之着迷,發覺舞台上的燈光、唱詞、服裝等皆很優美,並不如粤劇一般給人的「老套」印象。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剛好看到羅家英、李寶瑩在開班授課,鄭詠梅以業餘身分學習了三個月,之後跟粤劇研究班的學生組團練功唱戲,帶藝進修,2003年成為了首位獲演藝深造文憑(粤劇)的花旦。
「那時經濟低迷,單靠演出根本難以維生,我在這圈子掙扎了數十年,需要很刻苦才能達到現在的位置。」隨着粤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關保育漸多,而戲曲中心開幕;另有高山劇場、新光戲院等亦提供不少粤劇表演場地。過去粤劇界最關心的盛事就是三月廿三(天后誕),現在各大劇院常有演出,演員們怕的反而是撞期。目睹百花齊放的風氣,鄭詠梅在言談間仍不免擔憂:「我並不擔心傳承,『承』者很多,但是否有這麼多人去傳?演出機會的增多固然是好的,讓我們得以學習別人怎樣做,但擔任『傳』這個角色的人已不多。」

對於傳承的意義,阮德文也有自己的體會。生於梨園世家的他,家中兩代均為做戲出身,卻正因長輩們深知做戲之苦,一開始並沒打算讓阮德文加入此行。一次偶然在報紙上看見湛江藝術學校招生,阮德文抱着試探的心態,學了一首《禪院鐘聲》前去考試,幸被學校錄取,便開始了他長達九年的學藝之途。「我從沒試過這樣辛苦,由早到晚重複同一種練習,一邊學一邊摸索粤劇是甚麼,才發覺這是學無止境,永不見底。」
自覺過了學戲年齡才入讀藝術學校的阮德文,在練習上更須比別人多下苦功,被問到過程中有否曾想過放棄,他毫不猶疑便答道:「動搖過千百萬次。說真的,我認為做任何一行也比這一行好。」能堅持至今,是出於一份使命感,以及同行和觀眾的一句認可。「演員很奇怪,可經歷大波大折以後,因為一些小事而備受打擊、備受摧殘,就看你有沒有毅力繼續堅持下去。」

「不完美」的藝術 經典架構中的上乘演繹
這次出演《鳳閣恩仇未了情》與《梟雄虎將美人威》兩套經典粤劇,與前輩碰戲,深感壓力之餘,二人又不約而同地流露出殷切的期盼。阮德文直言,從傳承與推廣粤劇方面來看,這兩套戲選擇得非常適合:「以《鳳閣》為例,當我以小生的身分與輝哥(阮兆輝)碰戲的時候,他怎樣做,我全程一直看著。我作為他的對手,能感受到他的情緒。其次就是,這部經典劇目多年來歷演不衰,當中必定有其可取之處。其經典之處就在於前輩累積下來的表演手法,以及不同戲曲元素的運用。你通過演出、與前輩對戲,便能將之化為自身的東西,進一步鞏固前輩傳下來的功夫,再在其他戲中為己所用,這就是『承』的過程。」
經典劇目如《鳳閣》中的《胡地蠻歌》,同一段曲詞被不同人演繹過,在既定的架構中,後來的演出縱然會生出少許變化,亦無法完全脫離既有的架構——因此演員們如何演繹,就更突顯出他們的功架與才能。對於鄭詠梅而言,演出最重要的元素便是對時機的掌握:「為何大家都這樣演,但某位老倌演得特別好笑?這就在於介口的時機,遲了或早了一秒都會令演出變得不好看。成名的老倌就善於拿捏這些,而這正是我要學習的地方。」與阮兆輝搭檔,對戲期間在情緒、語氣、時間的掌握,亦成為了鄭詠梅最在意、也最想學習的一環。
對於這一點,阮德文也深感同意,他認為經驗老到的演員總能夠留意觀眾的反應,判斷要進一步挑起觀眾的情緒還是點到即止,要與觀眾有所交流,才能控制演出的氛圍。為求令演出趨向上乘,演員便須從舞台經驗中累積,因此阮德文直言:「每一套戲,都是你成為一名好演員的零件。你要做好每一套戲,豐富自己的情緒層次與演繹手法,從而集成自身表演的特點。」
面對眼前多位老倌,阮德文謙稱自己演出的經驗還是太少,故會抱着學習的心態多看、多學,將最好的演出呈現給觀眾。「舞台藝術無法做到完美,所謂『完美』只存留觀眾心中,演員自身永遠不會覺得完美。演出時必然會有錯漏,但將錯漏包裝起來,使觀眾渾然不覺,便能在他們心中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因此我們只能盡力,讓觀眾視之為一個優秀的演出。」

《鳳閣恩仇未了情》
日期:6月11日(星期六)
時間:1:45pm(日場)、7:30pm(夜場)
(日場) 阮兆輝 飾 耶律君雄、尹飛燕 飾 紅鸞郡主
(夜場) 阮德文 飾 耶律君雄、鄭詠梅 飾 紅鸞郡主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梟雄虎將美人威》
日期:6月12日(星期日)
時間:1:45pm(設有演後座談會)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撰文:鄭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