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是否只是一個口號或姿態?還是我們真能掌握藝術與自然的關係,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勞麗麗

在生活館學習農務,同時探索「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談起勞麗麗時離不開生態與農業這些名詞,從黝黑的皮膚已足顯她對陽光與農田的熱愛。「半農半X」是鹽見直紀所倡導的概念,鼓勵都市人重歸自然,當中的「X」意味着個人的天賦與才能,一旦將之與自然生活融合起來,便能使個人的能力更為貫徹。對於勞麗麗來說,農耕以外的「X」具有多種意義——寫作者、藝術家、農夫、旅遊記者,多元的身份融進創作之中,推動她以農耕經驗為養分,透過創作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以創作思考人與自然的角力

勞麗麗對於生態的熱愛始於中學時期,那時行山是她的一大興趣,假日從港島赴山,欣賞沿途的自然風光,她卻發現自己難以擺脫「遊客」的身份。直至她與友人在反高鐵運動後成立了「生活館」,揹起農夫的身份,除了思考動蕩社會下自給自足的可能,也令她對自然中的問題產生了更深層的思考。「生態與人之間必然有一定程度的矛盾與角力,即使是耕種本身也會入侵自然生態。農夫如何抉擇、權衡利弊,小至思考要否擒住或殺死一隻蟲——當我成為農夫時,這些具象的事情令我印象深刻,並放在了作品之中。」

2020年底,勞麗麗策劃了個展《寂靜春天來臨前》,她用了約一年的時間創作,藉由展覽回顧生活館十年來的經歷。「隨着社會環境的轉變以及每位成員各自的發展,生活館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至他們自身對香港的想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我跟他們個別對談,並以大約一小時的多媒體錄像裝置,將對話連同我在農田間拍攝的自然環境片段,剪輯成這份作品。」

她透過展覽敲問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共存的困境,創作前後,勞麗麗發現自己由觀察者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介入農耕生活進行思考。「日常生活中,我們甚少煞有介事地為重要議題傾談,但在創作過程裏我們多從宏觀、深入的角度出發,我為此感到珍惜,因為每位與我傾談的人都付出了真心,或是很信任我,去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

冀推動更多人認識自然世界

香港常被形容為「城鄉共生」,而事實上鄉郊的面積遠比城市的還大,在城市發展之下,香港人經常過於注重城市的一面,以至忽略了鄉郊的價值。勞麗麗形容「農耕有如最後的堡壘」,希望隨着更多人關注和講述自然題材,能夠推動更多觀眾思考:自然是否單為一種享受,又還是當中尚有更多層次?回首自身創作,她發現錄像媒介無可避免地具有主導成分,容易以畫像、聲音與沉浸式的體驗作「霸道」的引導,阻礙觀眾產生屬於自己的想法,因此她期望從接下來的作品,思考如何拿捏影像媒介的表達,同時讓觀眾更能容易理解影像背後的世界。

勞麗麗簡介:

勞麗麗分別於2006年及201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文學士及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旅遊記者,現時在香港生活館學習務農,專注進行旅遊與大自然生態有關的藝術創作,同時探索「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由此針對另類生活模式、作為香港人兼藝術創作者的自主性作出提問。近年她成立「漫慢電視」,以食物、農耕、蘊釀、慢駛、監視、冥想等作為主要研究課題,並舉辦多個個展,以及參與本地與海外機構的各類展覽。

撰文:鄭思珩
攝影:陳恩慈
剪接:余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