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訂閱文化者youtube,獲得更好觀片體驗:youtube.com/c/TheCulturistHK)
舞蹈,是以身體說話?是充滿力量的符號?是重新發現自己身體的藝術?九位好青年荼毒室成員應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邀請參與《哲學係咁跳》的創作及演出,今個星期首次由直播室走上舞台,以腦袋、嘴巴和身體「係咁問,係咁跳」。九人九色,他們從哲學人身份出發,探索自身和不同命題。
「哲學係咁跳」,究竟是詰問哲學如何舞蹈,還是意味着哲學不斷跳?從作品名稱已見創作者詰問和挑戰兩者邊界的動機。哲學與舞蹈並非割裂,概念和有意識的思考無疑是一種智性活動,然而,面對一些有理說不清的感受和情緒,舞蹈正正提供一個出口讓身體說話,與自己內心和他人產生共鳴。
「舞蹈在我心目中當然是某些東西,但是其定義正在不斷變化中。所以我想(藉今次演出)為自己,為CCDC重新找尋定義,發掘我們可以怎樣理解身體、時間和空間。」CCDC藝術總監及《哲學係咁跳》舞台指導伍宇烈(Yuri)說。

攝影:Carmen So
參與創作的荼毒室成員楊俊賢(鹽叔)分享到:「 哲學去到某些位置,縱然解釋得到(邏輯),但未必有其效果,需要用舞蹈才能表達出來。反之亦然,我們也想在某些位置進行探索,透過說話讓舞蹈昇華,甚至帶出較複雜或精微的概念。」排練期間,他們與伍宇烈最常討論的是,一些剛嘗試的動作能否稱得上是舞蹈,由此打破既有的舞蹈概念和認知,也希望觀眾抱持開放的心情欣賞演出。
以哲學為基點 素人又如何?
說到自己的舞蹈經歷,鹽叔、四哥和老師笑說,他們的記憶僅限於幼稚園時在伊利沙白體育館演出、玩過跳舞機,以及參與學校的班會活動。在此製作之前,舞蹈於幾位哲學人而言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不過,素人也有其可取之處。經常與不同藝術家跨界合作的Yuri指出,專業不只是指職業的類型,更是一種態度和追求。

攝影:Carmen So
荼毒室成員在工作坊和排練的過程中沒有包袱,縱然身體不能像舞者般隨心所欲,對音樂節拍和身體運用也不盡然熟悉和敏銳,演出卻也需要由他們自己參與創作。過程中體現出成員之間的真誠、開放溝通和彼此信任。九位哲學人初踏舞蹈舞台,縱然是素人,其舞步也必有其響。

攝影:Carmen So
跨界中尋找突破 有「MUD」(乜)唔得?
是次舞蹈與哲學跨界製作也展現舞團「Dance Mud Spring」的舞季主題,象徵着春天不同的可能性和突破。哲學之外,下月的「跳格 — 香港國際舞蹈影像節2022」、藝術科技互動演出《加速次元》,及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會《影幻形光》,一連串跨界作品將展現藝術的不同面向,與觀眾一起探索舞蹈邊界。
《停格中的塑像》&《哲學係咁跳》
演出日期:8月26及27日(8pm)、8月27及28日(3pm)
演出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了解更多:https://qrs.ly/r1e2d9y
立即購票:https://qrs.ly/6xe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