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藝文活動看似停擺——無法出國交流、本地舉行的活動失去國際觀眾,眼看傳統意義下的文化發展停滯不前,一眾藝術家的創作熱誠卻非但不減,反而催生另類的藝術形式。早前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HKAAA)以「國際文化交流」為題,舉辦一連三天的文化領袖論壇,過程中一眾講者由藝術的新穎形式,談到跨地域市場的文化呈現方式,以至疫情後的應對策略。

論壇邀來世界各地的重量級講者,吸引逾1,450名來自香港和海外的人士出席。活動首天,就有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藝術總監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分享這兩個著名藝術節,如何廣邀各地藝術家在當地展開創作和交流,多年來吸引數之不盡的觀眾到訪,以至振興日本當地。另一方面,以「藝術家駐留」為題的論壇中,則引入主辦方與藝術家的角度,思考駐留計劃為創作者以及當地社區帶來的得益,與北川富朗的分享相呼應。

除了跨地域的藝術交流,近年還興起「跨宇宙」的創作形式。不少藝術家相繼將自己的作品放進元宇宙,甚至在虛擬世界建立展覽。超越實體空間,將為藝術創作帶來更多機遇還是困難?著名的元宇宙平台The Sandbox結合虛擬土地和遊戲概念,吸引多個國際知名品牌進駐,在虛擬世界發展自身的陣地。The Sandbox的香港業務增長主管黃宏誠,便在論壇中揭示虛擬世界的可能,介紹藝術家如何能在當中收集、交易和擁有各種財產,打破物理障礙。

虛擬世界加速全球一體化,回首現實世界,電影、劇場、藝術科技等近年亦在不同文化語境裏擴張,邁向更深的創作維度。國際文化交流的第二日,主辦方請來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及快刀劇場藝術總監安妮塔・羅尚 (Anita Rochon),探討新時代下打破傳統模式的概念巡演(Concept Touring),例如香港藝術節的新形式創作《無晴情天氣報告》(Pathetic Fallacy)和《拉娜》(Laila)等。

由當下的文化交流形式談到未來的可能,最後一天的論壇聚焦後疫情的應對策略,來自香港、澳洲、新加坡等地的演講者,各就他們對當前疫症觀察所得的情況表達見解,其Clockenflap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Mike Hill預視藝術科技與混合媒介應用的趨勢將會持續,而藝術工作者應從思維方式與技術上有所裝備,縮窄虛擬與實體的差距,從而廣納觀眾群。

藝術發展的模式在當下社會變得更為多元,在跨形式、跨地域、跨宇宙所產生的各種可能之下,不同藝術形式更需要重新發掘自身的定位,適應新興商業模式與後疫情的變化。是次論壇工作坊及研討會影片可供重溫至9月14日,有興趣的觀眾可使用論壇期間的Token Link連結登入平台及重溫。

詳情請瀏覽活動網站:https://www.hkaaa.org.hk/cultural-leadership-summit-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