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訂閱文化者youtube,獲得更好觀片體驗:youtube.com/c/TheCulturistHK)

不少人都有玩電子遊戲時創建角色的經驗。或許那是他們最早期接觸虛擬時裝的經驗之一。

近在咫尺的digital fashion

遊戲角色的髮型、性別、膚色、體型、服飾、鞋款均由玩家決定,只需幾次按鍵,角色就以鮮明的形象活現過來。在創建過程中,玩家彷彿是一名fashion designer,在一個digital的世界中把玩着fashion,在無為意的情況下參與着虛擬時裝的創作。

不止電玩遊戲,Instagram的AR技術為用家打造不同的造型,也是應用虛擬時裝的一個例子。PMQ元創方總幹事陶威廉形容虛擬時裝「已滲透我們的生活」。

若果在Google搜尋 ’digital fashion’,不難發現’app’, ‘virtual world’, ‘nft’等這些尾隨其後的關鍵詞。它們正正影響着整個世界時裝的發展走向、商業推廣以至時裝設計師storytelling的方式。由PMQ元創方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的FabriX虛擬時裝先導企劃,銳意衍接本地時裝界與世界時裝潮流。企劃挑選12位本地時裝設計師,資助他們創作並在市場發表虛擬時裝產品系列,同時亦會於 9 月1 日至 9月11 日於 PMQ 元創方舉行活動,透過一系列展覽及設計講座,讓公眾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了解及體驗虛擬時裝的無限可能性。

只見於虛擬世界的時裝

本地時裝設計師Harrison Wong發表的作品沿用自己的時裝系列主題《Rain》。Harrison形容當自己的時裝作品走到虛擬世界時,「虛擬的處理令系列更能有故事性」,觀眾更容易掌握自己要表達的情景;Wilsonkaki品牌設計師Wilson Yip的創作同樣受惠於虛擬技術,作品將光捕捉並以有別於一般物理現象的情況下呈現於服飾上。Wilson對光的幻想及其創作意念恰如其分地表現在此虛擬作品上,亦唯有虛擬世界才能達致他所言,令光「可以停留在一個地方」的效果;啟發自武俠小說的YMDH品牌設計師Jason Lee作品《江湖》,用雷射技術把書法「寫」在牛仔布料上,在虛擬布料上呈現字體飄浮的效果,實踐他每季都秉持「撇除時裝只是時裝」的創作理念。

本地時裝 — 要「一起做」的事

無論時裝美學,抑或思想價值,我們都進入了一個推崇’self’ 的世代,穿衣講求個性,個人價值在社會脈絡、流行文化上也被放大 。但談到本地時裝,香港時裝設計師不能再單打獨鬥。如何跨界協作,成為本地時裝能否在國際上奪目的關鍵。就如Harrison Wong所言,其實不少本地時裝設計師都能有誇張大膽的佳作,但創作不難,「持續經營才是困難」,也是時裝界的必修科。

PMQ元創方總幹事陶威廉也形容企劃在做的事是一場’battle’,在世界一日千里的步伐下,本地的時裝單位「一方面要裝備設計師」,例如《FabriX》為他們與不同虛擬時裝及NFT交易平台協商(@DressX, @thedematerialised(DMAT), @blueark_metaverse),「另一方面也要裝備觀眾」, 讓他們懂得欣賞,繼而消費,刺激本土時裝市場。只有這樣「一起做」,才可令虛擬時裝在港普及化,也令香港時裝蜚聲國際。

FabriX》虛擬時裝展覽 – 為時裝編造新未來*^ (包括展覽及公開講座)
日期﹕9月1日(四) 至 9月11日(日)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 35 號 PMQ 元創方
詳情請見: https://fabrix.pmq.org.hk/zh-hk/
* 此活動含巨大聲響、強光及錄像(包括閃光)效果,敬請留意。
^展覽中有大量反光物料,參觀者應盡量避免穿著短裙類衣物。

攝影﹕廖偉洛、Kurt Lee
剪接﹕余靖
撰文﹕Kurt Le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