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旅人,在開關的日子按捺不住要出外探索時,又曾否仔細發掘香港的後花園?擁有隱世優美海灘的西貢,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以城郊共存的特色,取得了「香港後花園」的美譽,在疫情期間尤其吸引城市人蜂擁而至,感受城市叢林以外的難得之景。然而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色以外,從別的角度出發深入西貢,還能發掘其他值得欣賞的西貢特色

例如以「設計」介入社區時,會發現西貢無論在地區規劃抑或在區內日常生活中,均會運用各種「設計」,為這個地方注入新元素,同時亦保留傳統的文化特色。以「周圍貢」為主題,香港設計文化協會與多間區內小店合作,舉辦導賞團、工作坊及分享會,讓大眾探索西貢社區的歷史文化。

「西貢是一個可以慢慢品嚐及欣賞的地方,它的文化與別不同,因為它既有傳統的文化,亦有新投資者投入新的文化,例如興建高爾夫球場。」對於香港設計文化協會秘書長冼子光來說,西貢是一個萬花筒,甚麼都能看到,甚麼都能玩。名為「貢想」的平台,近日就落戶西貢,鼓勵西貢人提出各種想法,以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加以實踐。「我們策劃一些社區活動,希望社區街坊一起實踐社區想像、社區營造。」貢想代表Kathy Li介紹道。

土生土長的「貢品」 屬於西貢的味道與產品

不同創作單位提供或生產了一些西貢獨有的產品,這些「貢品」由西貢人就地取材,同時由西貢本地人自行開發。「西貢的味道是甚麼?」拾時丁代表 Master Ng手拿一支以蝦乾釀製的西貢啤酒,認為蝦乾就是其中一個最能代表西貢的味道。「很多人都覺得,西貢就是海水味,有很多關於海的回憶。原來蝦乾與海水味很匹配,因為蝦乾不只擁有鹹味,還有一些海鮮的鹹香味。」

「貢品」之一拾時丁西貢啤:蝦乾啤與魷魚啤

在另外一個「貢品」上,印有由10歲小孩所畫的西貢地標「紙船公園」。原名為「西貢海濱公園」的紙船公園,由香港建築師馮永基教授設計,以報紙作為設計藍本,成了區內著名的休憩空間。馮永基對西貢亦自有一番印象:「西貢對我來說不但是後花園,更是與動物一起生活的天堂。這裏是不同文化的聚焦地,也有很多由城市搬進來生活的人,加上動物,令西貢成為香港一個獨特而豐富的生活環境。」同樣由他設計的視覺走廊,則由天后廟延伸到海岸,沿途以連綿公園構成共同的建築與生活語言。

海藻產品創作團隊 Dr. CP Chan和陳張慧芳婆婆,則以海藻作為「貢品」的材料,將這些西貢出土的材料製作成有用的護膚品甚至涼茶。利用傳統的智慧結合原生產物,製作出為人利用及獲益的產品,令Dr. CP Chan為西貢以及本土出產的產品而感到驕傲,他更直言:「其實西貢自身就是一個品牌。」

西貢創意文化旅遊產品——「貢品」

「醜陋食物」不一定醜陋 重新發掘食材之美

走入西貢街市,能夠一覽西貢作為船舶點的歷史,當區收採的各式食材、產品盡數在此鋪現,當中還包含了一些「醜陋食物」(ugly food),例如失去一隻螯的蟹、打架導致外表損毀的魚、果皮不漂亮或帶有污跡的薯仔。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就因此敬而遠之,但冼子光卻說:「其實醜陋食物與過期食物是兩碼子的事,千萬不要混淆。」

香港設計文化協會秘書長冼子光帶領傳媒購買醜陋食物。

他又認為:「設計不只能用於產品,生活上有任何需要改善的地方都需要設計,無論是文化、生活產品、居住空間。」就好像把食物醜陋的一面重新包裝,就能化成美味的食材。「醜陋食物其實與原好食物沒有分別,只要它沒有病或壞死。」這些醜陋的食材,常被西貢原居民購買。這次由冼子光帶領的「醜食煮意工作坊」將在這個週末舉行,鼓勵大眾以設計思維重新配搭食物,讓醜陋不再,化為色香味俱存的美味菜餚。

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 2022
《周圍「貢」》
香港設計文化協會及Bottoms Up Communication Limited 主辦
日期:2022年11至12月

網站:www.bodwcityprog.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odwcityprogramm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odw.cityprog/ @bodw.citypro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