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刻,好像活在末日之中,既然如此就不要裝作看不見,而是照樣面對,卻不需要用黑暗的方式來面對末日。」──Sandy @ per se
香港「詩式流行」組合per se成軍十年。十年前,2012的末日預言正好傳得沸沸揚揚;十年後,世界陷入疫情,「末日感」同樣充斥城中每個角落。
上星期per se在九展舉行一連兩場《the deca dance》音樂會,配合一年來在歌裏鋪墊的末日主題,Stephen和Sandy分成兩個派別的首領,一個要移至異星繼續存活,另一個寧願留下擁抱即將毀滅的地球。

面對末日,二人的選擇迥然而不能共存,但不論出路是甚麼,面對同一死線,由年初的〈竊竊詩〉、〈閃念〉、〈再生〉一直到最近推出的〈通心術〉,他們的音樂都體現着倒數時份的迫切自省:如何面對時間,又如何為生命與關係賦予價值。
「由演唱會的歌單、佈景、衣服到整個流程,都在講述一群人離開、一群人留下。」Stephen的形容,乍聽猶如當下的香港。「我們都認為末日是一個過程,不是隕石墜下,未及消化就完結,而是一個逐漸衰落的過程。所以我們希望找尋一個方法,在一個負面的環境下繼續走下去。這件事我們尚在探索之中,今年我們籌備這個末日企劃時,也一直在學習、一直把我們的感受寫下來給觀眾聽。」
過往per se的概念性專輯,均以獨特的敘事脈絡串連,然而今年「末日企劃」的與別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再抽取歷史事情或別人的故事來進行創作,而是重新構思一個全新的故事,像Stephen所說的:「我們不想像以往那樣以說書人的角色,把故事告訴觀眾,我們也想把自己的想法投入其中。」圍繞這樣的情感開展,音樂會化為末日的終章,Sandy和Stephen分別以全白和全黑造型現身舞台,從〈粉碎糖果屋〉開始,探挖生命的意義。

「末日」下的新嘗試
由「太平盛世」唱到紛亂世局,per se也觀察到自身創作上的轉變。憶述過往作品時,Sandy表示:「以前我們很少談及流行的議題,大多講述生命上重要卻很少人觸及的事情。到了近年,身處在這個社會中,有很多事情不斷衝擊着我們,所以當我們做音樂的時候,也希望將我們對社會的寄望放進歌曲之中。」
假如十年後便是末日,你會否重新調配自己的to-do list?Sandy說,如果只剩十年,她亦希望探索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其中一個就是形體。音樂會上,唱到〈The ENDchild〉時,Sandy首次化下鍵盤手的身份,以形體表演的方式配合音樂。
「探索不同的藝術形式,令我們在創作音樂時更多地思考如何與其他藝術形式緊扣。」視音樂如命的他們,直言末日將至,還是會繼續從事音樂。因此即使談到形體,Sandy最終亦不免繞回音樂本身,回頭發掘音樂的可能:「以前我們專注做自己的音樂,演唱會上很多畫面都交由別人來進行,現在我們的參與度則較大,從年頭我們有了『末日』的想法後,就不斷跟藝術總監談論不同的呈現可能。假如我們不曾涉獵別的藝術形式,根本就難以參與。」

情侶檔的共存之道
由驚慌、迷失到放下,末日迫在眉睫,最終只希望與最愛的人共同面對死亡。情侶檔的per se組成十年,像Stephen形容,就像兩條不斷碰撞,最終糾纏在一起的線。「寫歌就是我們的情侶活動。」他笑言。「現在發覺,(拍拖與工作)也無需分得太清。」
朝夕相對,是情侶檔組合的好處兼挑戰,對Sandy而言,兩個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通過不斷的見面、衝突與磨擦,其實反而越來越了解對方:「現在越發理解彼此所需要的獨處空間。只要找到和而不同的方式並存,大家互相尊重,我覺得也是一件頗好的事情。」

撰文:鄭思珩
攝影、剪接:黑羊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YouTube:youtube.com/c/TheCulturistHK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theculturist.hk
👉🏿Website : https://theculturist.hk/
👉🏿Email:theculturist.hk@gmail.com
👉🏿Support us : payme.hsbc/theculturisthk
#perse #thedecadance #音樂會 #演唱會 #末日 #竊竊詩 #閃念 #在生 #通心術 #十週年末日企劃 #音樂 #廣東歌 #流行曲 #本地樂壇 #Dystoland #專輯 #唱片 @pers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