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香港藝術館近日一連推出數個壓軸展覽,作為60週年的誌慶活動。由令人目眩神迷的青花饗宴、嘉靖皇帝的理想仙境,到海派巨匠朱屺瞻的作品、至樂樓珍貴書畫,以至又一山人(黃炳培)與太平地氈合作的「紅白藍」地氈作品──新開的展覽圍繞香港的收藏故事,讓觀眾一窺本地私人藏家的「世界級」收藏與心得,同時透過當代角度與之對話,細述香港的藝術館故事。

浮華仙境到青花盛宴

在三樓展覽,一場引人注目的青花藝術盛宴鋪展開來,呼應旁邊《浮華.仙境──嘉靖皇帝的虛擬世界》的展覽主題。這套由香港藝術家許開嬌創作的青花藝術品,是為明朝嘉靖皇帝登基五百周年及香港藝術館六十周年舉辦的大型生日派對,邀請觀眾隨時化身宴席賓客,近距離觀賞各種以青花瓷所製的下午茶甜點,並以長桌末端的仙鶴代表嘉靖皇帝,點出其道教信仰。

《浮華.仙境》展覽圍繞嘉靖皇帝的理想與現實,240項展品全屬「懷海堂」藏品。懷海堂主人鍾祺偉是香港著名的私人收藏家,對於嘉靖年代的收藏尤其具有深度和廣度。這次展覽亦是香港藝術館自2019年重開後,首個與單一收藏家合辦的展覽。

嘉靖時期走私倡獗,此外銷瓷器為葡萄牙商人在中國訂燒的青花瓷,瓷器上反轉的字母或源於製造者不諳葡語而誤刻。

嘉靖13歲以藩王身份繼承大統,在位期間歷經內憂外患,退居人間仙景西苑後,開始致力修道求仙,透過大量御器築構自身的理想世界。展覽結合沉浸式影像,將嘉靖皇帝的理想化成一隻隻在雲層中翱翔的仙鶴,讓觀眾猶如置身嘉靖心目中的虛擬仙景。於其他部分展出的多個御製或外銷瓷器、書畫等,則從現實層面講述嘉靖年代的故事。另外,同為「貓奴」的他,尤其寵愛一隻黑色的獅貓(波斯貓),因此在這次的展覽中,亦到處看到貓的影蹤。

信奉道教的嘉靖其中一個願望是成仙,飛出的蛟龍或祝願其位列仙班。

「靜觀樓」藏品廳啟用 展出朱屺瞻佳作

這次壓軸推出的展覽中,另一個重點是「靜觀樓」藏品廳的啟用,收藏家黃貴權醫生去年捐出「巨禮」,將逾千組藏品捐予香港藝術館永久收藏,其中60組曾於年初率先展出。為表揚香港藏家化私為公的善舉,香港藝術館現以黃醫生的齋號為四樓展廳命名,並展出逾80組靜觀樓藏朱屺瞻(1892 – 1996)各時期的手蹟佳作。

從《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中完整的藏品來看,除了可概觀香港藏家在收藏上的質與量之外,更反映了黃醫生與書畫名家亦師亦友的交情。黃醫生與朱屺瞻暮年相契,藝緣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作為海派巨匠,朱屺瞻的畫作中西兼容,受馬蒂斯、塞尚等印象派畫家影響尤深,因此在國畫之上移植了西方藝術色彩的概念。屺老筆下的花同時亦見人生,無論是寒梅、秋菊還是春蘭,都一如其藝途起伏的寫照。

黃醫生特別喜歡《江南三月》(左),畫中用墨線條幾不可見,單用色彩深淺已能描畫出景觀與紋理,是朱屺瞻融合中西的代表作。
朱屺瞻一生創作不綴,去世前兩個月,仍在病榻上作畫,畫幅雖小,卻見其遼闊心胸。屺老一生皆站立作畫,坐下來繪畫,此乃首次,已成絕筆。

一窺香港收藏與藝術故事

除了「靜觀樓」藏品外,香港藝術館在2018和2021年亦分別收到何氏家族捐出的「至樂樓」藏品,並為此特設專廳。書畫收藏的門檻乍看很高,這次《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展覽,便從著名收藏家何耀光的鑑藏心得與佚事出發,以互動方式拆解藏品的線索,與觀眾分享如何鑑賞、分辨真偽。展覽特意將畫作的「雙胞」並置,從相似度極高的兩幅作品,配合互動遊戲,與觀眾一起拆解作品的線索與故事。

書畫中的雙胞,上幅為真跡,下幅摹本估計繪於20世紀。

而甫進藝術館,香港藝術館又一山人(黃炳培)與香港太平地氈有限公司合作的《香港前行/一》,早已奪目地映入眼簾。地氈作品是又一山人經典「紅白藍」系列的創作之一,喻意積極投入的香港精神。作品透過複雜的手工與逼真設計,呈現皺摺的假象,比喻時而平坦時而崎嶇的人生路途。

撰文:鄭思珩
攝影:鄭天儀、鄭思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