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畫便是我的夢。」喜歡陳福善繽紛、奇幻、胡思亂想的畫作,他的人物與色彩總能帶我到不同的元宇宙,有種在鬧市中夢遊仙境的感覺。在灣仔藝術中心看近年最全面的陳福善個展「歡樂今宵:陳福善的藝術」,佇足了近兩小時,慢慢看56幅作品解剖這位香港現代藝術先驅的腦袋,當中洋溢濃濃的草根人文關懷。
陳福善(1905-1995)壽至耄耋,一生創作豐富,形式不限,所有靈感都從生活中提取,由超現實中國水墨山水、奇幻水彩肖像、油畫到平面拼貼畫,甚至近似行為藝術的實驗繪畫,畫布就是他的人生道場。自1935年的處女個展,到1993年以89歲高齡舉辦的最後一場展覽為止,他一生人辦過的展覽多達47場,是個多產畫家。
怎麼說他的作品像洋溢奇幻人文關懷的童話呢?
例如,展場有一幅對「屈原翻生」詼諧遐想的作品,像在記錄一場街頭童話劇;又例如展場有一個空間是放「魚」的主題,那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他經常畫的主題。昔日陳福善的家居畫室對面街就有一間「新亞養魚酒家」,外牆安裝了一個大魚缸用以吸引食客,他跟途人每每經過都會駐足探望他的水族「朋友」,然後畫了不少魚與魚缸連接的畫作,成為一道有趣的城市風景。

1970年代中開始,大批逃離越戰的越南難民湧港,1980年代港府開始收緊政策應付非法移民。陳福善創作的「難民圖」正好照映他對社會的關心,引發觀眾關心種族分歧、文化差異和社會共融等議題。

陳福善曾借用西方畫論人Harold Speed的觀點,指藝術中的線條、色體和色彩裏,都存在着一種抽象的音樂,望着他的畫好比聽見音樂一樣。的確,他的畫就是他的城市詩歌,兼容了電視劇、流行曲、城市童話甚至神話。
陳福善生於1905年,自五歲從巴拿馬移民到香港後便從未離開過。他雖不是專科出身,但酷愛藝術的他曾經修讀倫敦Press Art School的函授美術課程,自我學習並積極實驗。1934年,他便由Lady Shenton推薦加入「香港美術會」,同年更獲得香港美術會年展冠軍獎。
「希望能做夢遊藝術仙境的愛麗絲」是陳福善曾經的自我簡介,他總是勇於嘗試,毫不畏懼挑戰和失敗:「如果我的繪畫只在舊有風格停滯不前,我會覺得很無聊。」
是次展覽分為四個章節:「藝術家與藝評人」、「歌舞昇平:香港現代眾生相」、「福善藝遊幻景」、「妙眼看世界」,當中涵蓋陳氏創作生涯中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作品,不同創作階段的不同視覺表達,呈現了其猶如萬花筒般的藝術創作軌跡,帶領觀眾踏上陳氏妙想天開的舞臺。
是次展覽策展人黃熙婷認為,策劃今次展覽最深的感受就是陳福善的創作生涯非常正面勵志。他雖然活在一個沒有藝術教育資源的年代,但透過自身的努力、對藝術的熱忱以及對於世界的好奇心,亦能不停地為他的藝術實踐帶來創新。現實生活縱然有很多限制,但毅力和想像力同時亦可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香港畫壇的愛麗絲已離開我們28年,但見畫如見人,他的色彩總是那麼近地陪伴我們度過「歡樂今宵」。

「歡樂今宵:陳福善的藝術旗艦展覽」
All the World’s A Stage: The Art of Luis Chan Flagship Exhibition
日期:即日至1月18日
時間:10:00 – 20:00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四樓及五樓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