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筆者夜不成寐,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之時,想起小時候家人深夜播放的粵語殘片,故事沉悶對白冗長,絕對是解決失眠的良藥。

我隨即YouTube搜尋粵語長片,隨機點進一條影片──黑白粗粒畫質、搖曳舞曲配上磅礴片頭商標、油頭西裝的男主角和身穿貼身旗袍的女主角粉墨登場,連同一口字正腔圓的粵語殘片腔調⋯⋯眼皮漸重之際,等等!劇情好像有點不妥:撩鼻?檢疫站?

再看電話之時,片尾曲已經響起,畫面只有四字:「未完待續」。那有這麼短的粵語殘片?我再細看該頻道資料,才不禁自言自語嘆了一句:「仆你個街,宜昌嚟嘅!」

宜昌製片 何方神聖?

上回提到筆者失眠又誤墮名為「宜昌製片」的頻道,原來這個頻道至今已出產了多套《粵語短片》,片長由數十秒到兩三分鐘不等,作品包括《知客三戲掃馬仔》、《砂煲兄弟之爭女記》和《撩鼻情緣》等等。

單看片名及封面圖片,彷彿與40至70年代的粵語長片同出一轍,其實卻是新瓶舊酒──用懷舊粵語片說出現代民間疾苦,戲謔荒誕現實。「疫情下,打工仔要繼續挨驢仔⋯⋯撩鼻係保生計,冧老闆先係發達大計!奈何無情知客變成攔路虎,為傾成生意,呢鋪有乜計?」這段押韻的老土文本,是《知客三戲掃馬仔》的故事簡介,看着不禁令我心裏流下半滴馬尿。

筆者把宜昌製片迅速起了底,才得悉主創團隊來自各路,兼及廣播界、音樂界及電影界。疫情下,幾人常在尖沙嘴宜昌街一間酒吧圍爐取暖月旦是非,酒醉下,有人聲稱時下潮流致敬八九十年代的創作風氣讓他很是納悶,隨即有另一人回答:「要玩不如玩更舊,玩粵語殘片啊⋯⋯」當晚,宜昌製片正式成立。

宜昌創作之道:「橋唔怕受,最緊要舊。」

普遍創作人尋找新穎的創作手法,追求前瞻性,宜昌製片卻背道而馳,以硬滑稽加上老土食字情節。

例如故事中男主角「吳里人」因見客而要掃安心出行,當中所掃的二維碼竟然是一匹馬⋯⋯光說都有一點尷尬,但見片中演員一臉認真,配合嚴謹美術設計呈現懷舊感覺,「兩舊」元素舊舊得正,喜感十足。在宜昌製片舉辦的實體放映上,現場觀眾笑聲不斷,更證明宜昌創作之道成功了(或許也證明宜昌團隊和觀眾平日壓力不少)。

最後作為文化者新晉健筆,定必從文化角度講兩句粵語長片的歷史由來:粵語長片在每個香港人心目中有着不同的意義──年長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娛樂文化事業的寶庫、電影時光機,還是別人口中的「粵語殘片」⋯⋯你們還是自己Google吧,沒事我繼續工作了。

文:古吾島
圖:宜昌製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