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李紳的《憫農》詩,都會因那句「粒粒皆辛苦」而對農夫肅然起敬、對飯碗中每粒米飯格外珍惜。

向來注重環保、熱愛陶藝的林嘉欣,疫情下更與家人到元朗「生活 KidsClub」學習耕種 #本地米,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務農生活,她相信瞭解農夫的耕作日常,就更明白人類要怎樣學習與自然相處。

「從稻米發芽、秧苗成長到可以插秧至水田。幼穗穩固了,綠色稻穗會開小花,走向成熟期,稻穗垂下便可以收成。這個大約半年的時間才可以到收成期但也不是完全 100%,因為每一次成功與否都很講究灌水、排水、施肥、防蟲等等的工作。」嘉欣認為,半年與囡囡守護着稻米成長,是很好的親子教育。

實踐之外,嘉欣更重視與眾同樂,推出包含三份大地賜予我們的禮盒:一包重500克的本地有機糙米、一個藤織袋、兩個陶碗——長出稻穀和藤條的土地,亦為承載米飯的容器提供了製作材料,是她親親泥土的手作成果。

這個禮盒由「生活 KidsClub」」(@sangwoodkidsclub)、54RT(@54rtinhk)和 #林嘉欣 合作推出,匯聚了三者的心血與心意,其中陶碗自然是由近年沉迷 #陶藝 的林嘉欣親手製作。「米有吃完的一天,當然可以再買,而藤織袋和陶碗可以一直使用,用到它們再也堅持不下去,回歸土地,也不會像化學固體廢棄物般,對環境造成破壞。」

支持職人與嘉欣的本地限量創作,可於林嘉欣開設的陶器網站(@ceramicsbyKarenaLam),及3月10至12日親臨見山書店購買。書店還請來「生活 KidsClub」負責人周篤篤於3月11日出席分享會。

地點丨見山書店 (@mountzerobooks)太平山街6號地下C舖

日期丨3月10日 11:00-18:00;3月11-12日 12:00-18:30

撰文:馬如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