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萬難,萬難呀!」演藝學院大劇院舞台上,不斷loop着這對白,大概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香港原創音樂劇《日新》在今年香港藝術節首演,寫的是孫中山怎樣從一個被理想主義沖昏的反叛青年,蛻變成為帶領中國邁向新途的人物。編劇陳詠燊(《飯戲攻心》編劇)強調不以崇拜心態看待「國父」,反而希望透過生活事件探索「他的懦弱、迷失,他畢竟都只是一個人。」

有趣的是,他還大膽地融入《西遊記》故事,把「四大寇」孫中山、陳少白、尢列、楊鶴齡比喻為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及沙僧(孫悟空大鬧天宮變成孫中山大鬧北帝廟),以改革甚至起義之路的荊棘滿途比喻為取西經般困難艱苦(甚至更難),和領導人的「黐線級」堅持。一將功成萬骨枯,當年孫中山起義經歷了10次失敗,到第11才成功,「想觀眾立體地看到他們怎樣克服困難,有甚麼成長。」

《日新》融入《西遊記》故事,把「四大寇」比喻為孫悟空師徒一行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實我不太投入於劇中孫日新的志比天高,情節上對此角色的塑造較為薄弱,打動我的反而是他與兒時好友陸皓東的生死友誼。倆人識於微時,後者為盲撐好友革命理想而拋頭顱(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被行刑賜死),死前受盡酷刑,還只有27歲。

痛失摯友的孫中山曾稱陸皓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犧牲者之第一人」,並指其「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這位富二代除了是孫日新的童年玩伴和革命buddy,更是「青天白日旗」的設計者,後同盟會將它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中華民國採用,但史料對他的描述不多。

梁景堯於劇中飾演陸皓東。

《日新》中,梁景堯飾演陸皓東,演得到位,也唱得出色。為甚麼他願意為孫日新赴湯蹈火?連命都可以不要?映托出孫日新的領袖魅力。劇中他盲撐好友至亡我程度,從故事把「四大寇」比喻為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及沙僧時可見一二。陸皓東自問《西遊記》他要飾演哪一個角色?答案竟然是那匹唐僧的座騎白龍馬。他不只甘心當配角,甚至連配角都不是,能作為「工具」就心滿意足了。

孫日新的羅賓

還未看演出前我曾經問過梁景堯,孫、陸關係會否似蝙蝠俠與羅賓(第二代羅賓被小丑殘忍殺死,蝙蝠俠整日鬱鬱寡歡,再後來復活)?他說,感覺陸皓東更似蝙蝠俠家族忠心耿耿的管家「阿福」,在大時代他這位小人物選擇當烈士。

「排除萬難,萬難吖!」《日新》中,著墨的是反抗路上,孫日新及革命兄弟人性的一面,在多次起義不果下他仍然堅持這信念,想不到戲外戲內也如此。

這個音樂劇由製作到公映也幾經波折,疫下足足歷時三年多才見眾生;編劇陳詠燊也強調,「全靠有凌文龍『黐線級』的堅持,此劇才能在今天登上舞台。」

三月三日晚場,凌文龍在台上意外地弄傷右眼,入了醫院。我是看三月四日的日場,右眼載上眼罩的他以「獨眼龍」姿態演出,我反而覺得獨眼孫文更有「排除萬難」的象徵。

三月四日晚的演出無奈取消了,後台很多演員都哭了,但團隊堅持三月五日尾場繼續。凌文龍克服自己傷勢的痛楚,同時挑戰視力、體力與平衡力,團隊要在極短時間內重記新的走位與舞步,這是讓人敬佩的。上面提過,孫日新變身孫悟空,凌文龍負傷打了個單手側翻,激動的戲份他依舊流淚,活出了一位專業演員的崇高修養。

終於,排除萬難地,團隊完成了《日新》的壓軸演出,謝幕時,創作團隊講得最多是「佢真係黐線㗎!」

獨眼式排除萬難

當「排除萬難」已成口號,究竟一個演員、一個團隊、一個孫日新,要有幾頑強的意志同CLS,才可以完成一個挑戰?

戲裡戲外的《日新》,讓我再次感受:沒有人生而英勇,所謂英雄,就是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選擇。

撰文、攝影:鄭天儀
(部分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