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稻川豐(Yutaka Inagawa)一直致力突破媒體界限,無論是有形的物理層面,或是無形的數碼媒介,他都會涉獵並將之融入創作中。在其最新展覽《Fluxosphere——The Echo of Intentions and New Identities》中,他再次挑戰虛擬與實體,還加入AI元素來與創作碰撞,成果就在展覽裏,展場卻像一間文具精品店,稻川豐布的疑陣想展示甚麼?

稻川豐不會只採用單一媒介來創作。搗破媒體或物件本身所盛載的意義,是他多年來的藝術實踐,他又愛以多層形式來呈現創作意念,試圖探索媒介或空間的伸延性。在《Fluxosphere》中,他嘗試把各種藝術作品放置在UUH-OOH這間看似古董店、又似花店的環境中,一切如夢幻泡影。一幅看似是毛氈的花布,卻是稻川豐以攝影+數碼打印製作出來,將平面二維化作立體三維。

與AI合作為展覽定名
近期火熱的AI話題——ChatGPT,都被稻川豐拿來測驗。
「Fluxosphere」這名字,就由他與AI合作為展覽定名,藉以起一個能名字,來反映他腦中存在的所有意念與多重邏輯。AI更對其展覽作出以下評論:「對於稻川豐的展覽,Fluxosphere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標題,因為名字喚起一種動態和不斷變化的環境感,這可以反映在展出的藝術品中。『fluxo』置於名字前,暗示着一種運動或流動的感覺,而『sphere』在後,則指示一個被包含和包圍的空間。這名字的元素組合,營造出一種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獨立世界的感覺,這可能是藝術展覽中探索的一個有趣概念。此外,這個詞具有未來主義和科技感,也可以反映展覽的藝術品,是通過尖端材料或技術所創造。」

虛實中尋找新的詮釋
擅長利用數碼照片,去塑造現實一切事物的稻川豐,愛向參觀者展示超數碼化世界中各種含糊的意識形態。因此在個展《Fluxosphere》裏,觀眾看見的事物,都是物件的外觀,並非本質上的真相。

在虛虛實實中,如何分辨其創作媒介是攝影作品,還是裝置作品?放在一起有何含義?其扭曲的創作手法,不但為他的展覽創造出奇妙的視覺景觀,也為物件帶來新的詮釋,然而與此同時,又對本質提出疑問——這些主題都包括在《Fluxosphere》這個展覽之中。

《Fluxosphere》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3月29日(下午1時至6時)
地點:西環石塘咀保德街21號地下 UUH OOH
票價:免費入場
撰文:旭傑(Multi-Groove@MurMur 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