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藝術源遠流長,歷代畫家以筆、墨、紙、絹勾畫出千變萬化的山水世界。到六十年代,先有水墨大師呂壽琨的「新水墨運動」,又有傳統嶺南畫派藝術家從歐美回流香港,一同探索水墨蘊藏的物料性。

時至今天,即使水墨藝術隨科技發展不斷演變,其核心卻依舊如一,一直彰顯着人與環境之間的微妙關係。

隨着本月大型藝博 Art Central 重臨香港,Art Central 的首席合作伙伴大華銀行將在展會期間結合水墨與科技,以嶄新形式呈現傳統美學意涵。一系列的多元化活動中,包括由香港藝術家楊國芬創作的大型互動新水墨藝術裝置、得獎作品展、中國水墨互動體驗區以及藝術座談會等。

大華銀行
香港藝術家楊國芬(右)透過大華銀行的師友實習計劃,指導「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奬」得獎者郭燕錦同學(左),與楊氏共同創作的大型水墨數碼裝置。

不限水墨 廢木與銅線建構的現代山水

新水墨藝術家楊國芬生於香港,自1986年起從事現代水墨畫創作後,曾舉辦多次海內外個展及聯展,現為「香港現代水墨畫會」名譽會長。楊國芬受大華銀行委托,在今年 Art Central 帶來大型互動新水墨藝術裝置《銅溯山水》,為水墨畫賦予新的詮釋。

草木竹石均為劍。楊博士不執意於筆、墨、紙、絹,反而以被遺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作為她的畫筆,構建一個現代的山林意境。

她花上多個月時間收集材料,包括被風暴摧毀的廢木,以及回收被棄置的銅線。在創作過程中慢慢發掘它們的物料性,藝術家以氧化成墨色的銅線作樹、將木頭拼湊得似山若嶺。加上銅線會因氧化及環境中的濕度改變,形成恍如山水的四季色彩變化。

借着廢木與銅線,藝術家反映了自然世界與人造世界、過去與未來、混亂與和諧之間密不分離的關係,同時希望引發觀眾對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議題的討論。

大華銀行
為了讓公眾了解當代水墨的發展,展會期間亦設有「大華銀行藝術探索」體驗區。

水墨教育 展開多元對話

除了大型水墨藝術裝置,楊博士同時透過大華銀行的師友實習計劃,以教育形式延續水墨的探索。今年她更親自指導「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其中一位得獎者郭燕錦,創作出大型互動新水墨藝術裝置。

為了讓公眾了解當代水墨的發展,展會期間亦設有「大華銀行藝術探索」體驗區。體驗區讓觀眾以楊國芬的雕塑和「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的得獎作品為靈感,沉浸於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之中,親自探索中國水墨的可能性。

而今年 Art Central 最後一天(3月25日)的下午3時至4時,更會舉行重量級的專題座談會:「再思傳統水墨的新詮釋」,請來多名水墨藝術專家,包括許劍龍先生、吳秀華博士、孫燕華博士與楊國芬博士進行對話,分享其個人經歷和對水墨藝術的反思,同時探討在千變萬化的水墨世界中,如何能謹守傳統水墨觀中不求寫實、著重隱晦、靜止和安寧的意境。

水墨藝術的背後,一直存在着深層的哲學及靈性探索。在急速發展的香港社會中,身邊的人和事變幻莫測,我們又應如何看待水墨觀本身,以及它與自身及環境的關係?以 Art Central 為始點,有志於探索水墨藝術的讀者,或能從中為這些問題尋得一絲線索。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文化者 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