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旅行是以身體體驗不同地方的歷史與文化,那麼聆聽世界音樂,則是用心靈跨越時間與地域,感受文化的底蘊。

世界各地的音樂由不同樂器、音色所生,在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之下,音樂的意境卻是普世的,更與人類共有的精神與生命力相連。聆聽陌生之地或族群的音樂時,有時只需靜心感受,也能從某種樂音之中,聽出一個民俗留存下來的風情與特色。

由天籟般的印度空靈音樂,到日本尺八音樂的空靈禪意、西非曼丁音樂的澎湃節奏、西班牙佛蘭明高音樂的激情、中亞古典音樂的細膩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世界音樂」系列結合演奏會與示範講座等不同形式,請來多位札根香港、對異地傳統音樂有所鑽研的音樂家擔任嚮導,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帶領觀眾體會不同地域的音樂特色。

腳踏本土也能從音樂中感受世界。「世界音樂」系列中值得留意的節目,必然是阿尼爾・辛格(Anil Singh)的西塔琴演奏會,辛格將彈奏北印度古典樂曲,撥弦奏出音樂中的靈性;另外,由六月中開始,更有一連四場的示範講座,分別由四位音樂家講述並演繹來自日本、西非、西班牙和中亞細亞的樂器,以至音樂在其文化之中所佔的地位。

印度音樂的多元風格

在印度的流行音樂與電影中,常會聽到一種獨特的弦樂,綿延複雜的音色,彷彿能讓人頓時沉浸於印度的文化故事當中,就連外國樂隊如披頭四、滾石樂隊也曾將這種音色應用於樂曲之中。歷史悠久的西塔琴,不論從樂韻或外型而言都極為特別,它的琴身呈葫蘆形,琴頸非常長,音域橫跨三個八度。

現居香港的辛格,從小就依照師徒傳授的教育方式接受嚴格的音樂訓練,師從已故沙樂琴大師莫伊達,更成為「興都斯坦樂派」第四代傳人。他的音樂著重靈性上的專注與顯現,在印度演奏與教學超過25年,廣獲觀眾和學生尊敬。2011年,辛格移居香港,開始在多間大學授課,同時與不同傳統和樂種的音樂家合作演出,將西塔琴和興都斯坦古典音樂介紹給本地觀眾。

在六月初舉行的演奏會上,辛塔將在上下半場分別呈現截然不同的印度音樂面向。演奏會上半場以傳統拉格調式為主,辛格將按當下的感受、情緒和氣氛,以拉格的特定結構為基礎,即興彈奏兩首樂曲。來到下半場,辛格則會演奏多首印度輕古典樂曲──音階和節奏皆變化多樣的Dhun,並壓軸彈奏一首西孟加拉邦的古老船歌,讓觀眾感受印度民族風格及特色。

示範講座以音樂跨越文化

印度的空靈音樂引領聽者進入冥想之境,反映音樂與一地精神及哲學的關係。另外四位扎根本地的音樂家,則從日本尺八音樂、西非曼丁音樂、西班牙佛蘭明高音樂,以及中亞細亞古典音樂出發,介紹它們背後的歷史文化,分享講者的親身經驗,亦會聯同一眾樂手示範演奏樂器。

四種音樂予人的印象全然不同,這也跟當地的地理、歷史和文化息息相關。例如竹製豎笛尺八作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樂器之一,早在唐宋年間自中國傳入日本,並經過多個世紀的發展。來自日本的演奏家千鳥幸生,演奏範團非常廣泛,這次他從日本傳統音樂說起,介紹多種尺八音樂類型,讓觀眾理解尺八在日本傳統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場講座,由生於馬達加斯加而成長於香港的胡燦克寧擔任講者,他最初學習流行搖滾結他,直至接觸到非洲和古巴的民族音樂後,開始着迷並深入鑽研。西非曼丁民族的音樂文化歷史悠久。講者除了以敲擊樂器示範多種西非不同感覺的節奏,亦會以非洲豎琴(kora)配搭西方樂器示範充滿現代感的音樂風格。

而畢業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音樂學院(ESMUC)的潘慧儀將介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西班牙佛蘭明高音樂,透過佛蘭明高其中兩個主要元素:歌唱(cante)及結他彈奏(toque),即場示範佛蘭明高音樂的不同曲式。

中亞細亞在華人社會多被視為古代絲綢之路往西開拓的起點,壓軸一場講座將為觀眾帶來中亞細亞古典音樂。畢業於劍橋大學,並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民族音樂學碩士學位的梁宇正,將介紹烏茲別克的傳統音樂及其代表樂器二弦琴都塔爾(dutar)。

1)「世界音樂」系列:阿尼爾.辛格西塔琴演奏會 — 印度古典樂冥想之夜
日期:2023年6月3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160
節目詳情: https://bit.ly/3paQ102
票務詳情: https://bit.ly/3HIN9xM

2)「世界音樂」系列:「跨越文化的世界音樂之旅」示範講座
日期:2023年6月14日至7月5日(逢星期三,共四講)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票價:每講 $80 (粵語主講)
節目詳情:https://bit.ly/3nEnWxL
票務詳情:https://bit.ly/41pjO2H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