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尖沙咀鬧市中心的重慶大廈,是少數族裔和背包客聚腳之地,種族多元如小聯合國,更是《重慶森林》、《手捲煙》等電影的取景地。著名作家譚劍就以重慶大廈為推理小說舞台,寫出《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近月由劇場空間改編為音樂劇,由著名音樂家 John Laudon 作曲,更有首踏台板的本地新銳 rapper ZAIN 助陣,本月 16 至 18 日於文化中心劇場公演六場。

和而不同的種族熔爐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音樂劇講述一名逃亡到香港的前越南特工,與妹妹相依為命,長久以來得到巴基斯坦裔好友的照顧,藏身於重慶大廈,別人眼中龍蛇混雜的貧民窟,是他們卑微的天堂。一名女記者踏足此地尋找救命恩人,卻掀起了一場牽涉非洲內戰,因自由之名的生死追逐。

提到重慶大廈,身兼導演、監製、舞台設計的余振球即侃侃而談,因為重慶大廈正是他出生和長大的地方,接觸原著時倍感親切。他成長於六十年代的舊香港,不說不知,重慶大廈原來是香港首座有三層商場的商住樓宇,當時以上海人聚居為主,亦不乏來港做生意的南亞人,業者多數販賣「朱義盛」、廉價電器、象牙,或經營賓館、食肆、士多等等。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演員們載歌載舞帶大家進入劇中世界。

本劇源自在 2019 年出版的推理合集《偵探冰室》,當時譚劍希望撰寫香港獨有的事物,人類學學者麥高登著作《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是他寫作的起點。譚劍指重慶大廈曾經是非洲手機貿易的重要轉運站,高峰期非洲約有三分一手機經重慶大廈轉口,後因「一帶一路」而息微。重慶大廈更是不少尋求政治庇護者的棲身之所,香港曾為世界知名的情報交換中心,有傳指斯諾登曾於重慶大廈匿藏,讓大廈增添幾分懸疑色彩。

譚劍曾親赴重慶大廈蒐集資料,在印度餐廳接觸到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第三代印度移民,能說流利廣東話,對方說出一句「你哋香港人」,其中「他者」的意涵讓他耿耿於懷,遂以此為靈感寫作,藉《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寫出少數族裔的處境,讓讀者反思社會的無知和歧視。

編劇張飛帆指,走進鬧市中心的重慶大廈,彷如置身一片遺世獨立的「異域」。他感歎這幢五座高 17 層的大廈,竟蘊含了過百個種族和語言,雖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在地球另一側衝突頻生,來港後能融洽共處,是一件奇妙的事,也給予創作人絕佳的創作題材。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編劇張飛帆指,走進鬧市中心的重慶大廈,彷如置身一片遺世獨立的「異域」。

我們與苦難的距離

劇中登場人物包括前越南特工、偷渡者、非洲逃犯、黑市醫生等,張飛帆指出,故事發生在香港,但狹義上沒一個角色是「香港人」,余振球認為劇本流露出一種邊緣性,其中「既是香港人,又非香港人」內外交困的心態,正是香港人當下處境。張飛帆笑言劇作比原著更加黑暗,為的是以作品回應當下,從前香港人無憂無慮,第三世界發生的事與我們無關,如今很多人離港,從前看來港定居的少數族裔,卻從沒想像過,有一天會離鄉別井成為他鄉的少數族裔。「我們某程度上活在牢籠,一種堆砌的五光十色之中。」到底生活在發達國家,生活富庶的我們,是以廉價、偽善、消費的角度去伸出援手,還是真真切切的走進去感受?

張余二人認為,自由就如空氣,每天享受不會察覺,至失去才會感受到其可貴。戲中每個角色都為追求自由而活,然而正如台詞「自由好貴」,每一個人都會為自由付出代價,有時要親身付出,有時以他人的付出來換取自己的自由,諷刺的是,犧牲他人並不一定是一種惡,反而是過程中必要的犧牲。張飛帆指閱讀原著時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憐憫和人文精神,深感脫去重慶大廈的外衣,角色如何超越國族背景,以普世價值助人,是他們最希望傳達的訊息。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劇中重慶大廈既花花世界令Jean (張國穎 飾) 大開眼界。

演員張國穎在劇中飾演一位古道熱腸的記者,為出身富裕階層的「ABC」,出於使命感遠赴盧旺達採訪戰亂。她在演出前作資料搜集,了解到 1994 年的盧旺達大屠殺,短短三個月內有八十萬人死亡,讓她反思在第一世界長大,同時間全球有多個地區仍受戰亂所困,同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該如何回應他人的苦難?她坦言演這個角色令她心情複雜,幫助他人的同時,旁觀他人的苦難,讓她心生羞恥和階級罪疚(class guilt):「究竟我只是『體驗』,還是我真的能『幫助』到他們?」後來角色的成長讓她進一步反思:「我能否令身邊人幸福?」即使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多一個幸福的人,世界就會少一個受苦的人,這是當下微小卻確切的力量。

除了觀賞舞台劇,觀眾更有機會參與重慶大廈美食導賞音樂劇半天遊,到「珍珠皇宮印度餐廳」品嘗馳名咖哩、薄餅和乳酪, 更有導賞員介紹重慶大廈的歷史,親身感受內裡的人文風情。

撰文、攝影:蘇麗真

劇照由楚城文化提供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日期:2023年6月16- 18日(五至日)3PM / 7:30PM
演出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由$150 至$380
(除星期日晚上場次,其餘5場演出後均會有演後座談會)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