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煙水月微茫……

1968年公映的《李後主》,是「仙鳳鳴影片公司」唯一出品,也是任、白倆人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更是當年粵語歌唱片有史以來最大型的製作、破了最長映期和最高票房多個紀錄。

55年經典4K修復版在文化中心重映,95歲白雪仙28、29日兩晚均親自出席,與徒弟陳寶珠、梅雪詩及影迷一起感動⋯⋯仙姐全程都無戴口罩,十分精靈的與眾好友相擁問好,更用咪向全場說:「大家好,好多謝大家今晚咁賞面光臨,希望不要令大家失望。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事,再多謝大家光臨。」

李後主
任白經典《李後主》

任白出品、必屬精品。《李後主》由1964年開始籌備,1967年完成,投資額150萬元(當年買樓2萬元也能買一個細單位),動用逾千演員。當時《李後主》也造了不少大膽的改革,幾乎完全排除了粵劇的唱(念白、梆子、二簧)、做(身段、排場、功架)方式,以對白譜上新曲。

仙姐九十大壽時,筆者參與撰寫《再認仙踪》並曾專訪她,知道不少任白的逸事。

仙姐出名為藝術追求不計成本,應該不少人都聽過「樓梯奇談」。話說當年任白拍電影仙姐發現佈景原本七級的樓梯,道具手足偷工減料只做了六級,仙姐堅持不改不拍,更寧願自掏腰包去改。

李後主
完場後良久,戲迷仍然不願離去,排隊與宣傳backdrop 拍照留念。

當年抵押物業拍足4年

1968年上映的《李後主》因為仙姐要精益求精,頭飾與玉扣都是真玉,她抵押了物業拍足四年,製作費由原本四十萬,超支到百幾萬元,最後埋單蝕了七、八十萬,當時可以買成條街。 一級樓梯、一件配飾,旁人看是小事,但對於仙姐,舞台上沒有一件是小事,她就是如此追求完美不顧一切。

《李後主》音樂、服飾講究,場口又怎會馬虎?電影拍至戲肉「攻城」一幕,用了10個導演,包括李晨風、吳楚帆、楚原等。在清水灣拍「攻城」時要火燒、一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場景建築、城門,全香港的保險公司都不敢受保單。更經典是「海戰」一場,更因為香港當年沿岸海水太藍,不合符長江混濁的現況,故整個劇組移師到澳門九澳實景拍攝。

電影於1968年公映,由李兆熊編劇,李晨風執導,距今55年。片主廖先生決定能把它重新修復,更把拷貝交給意大利的電影修復專家,以現今最新的技術作4K修復。於7月28及29日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兩場慈善放映會,為任白慈善基金籌款,白雪仙及徒弟陳寶珠、梅雪詩等均有出席重映。

1990年重演由楚原導演再修剪過《李後主》,導演關錦鵬負責第二剪,將楚原版本再濃縮、修剪及補充,得到嘉禾電影公司資助,重新配音和混音,白雪仙重新清唱最後一段。

《李後主》寫南唐中主李煜與新后小周的悲壯愛情故事。強鄰宋朝威脅逼在眉梢,小周后欲自焚殉國,宋將曹彬及時阻止。後主不忍臣民再受戰火摧殘,寧親呈降表入宋。後新王借故李後主有思念故國之念,於是在李煜生辰當天賜他毒酒,小周實踐和李煜同生共死之約。最後,二人共赴黃泉。

「遺民淚,淚如江水流成海;亡國恨,恨以山峰插入天。往事只堪哀,徒恨滄桑變……」

看着逾半世紀前的自己、憶亡人,估計仙姐也百感交集。

撰文、攝影:鄭天儀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