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全世界近乎停擺,屈指一算今年已辦到第十八屆的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創辦人黑國強(Andy)也因為疫情,忍心把水墨藝博停辦,「當時很多參展商都是內地畫廊,不通關的情況下無法進行, 無可奈何,停辦三年了。我一直心不死,看看何時開關,希望世界在回復正常之下重開。今年全世界終於開關,他決定不但重辦水墨藝博,而且與典亞藝博合體,同期同地點合辦。以往多年兩者都是分開的,「這是個突破,是個新嘗試。」
重辦當然要有新意思,Andy說這幾年疫情改變了世界,同時世情變化也太快,例如過去幾年,先是加密貨幣的出現,然後元宇宙、NFT等等陸續出現,不久加密市場爆破,近日更傳出大部份NFT價值歸零,大家仿奴作了一場夢。Andy相信,真正關乎加密技術,與藝術/收藏息息相關的浪潮會再來,但也許還要等一下時機。水墨藝博向來針對當代水墨市場,作風大膽前衛,今年沒有碰NFT,但仍然以數碼的面貌策展,鄭維揚 Warren Cheng(水墨藝博總監/水墨藝博管理委員會與藝術總顧問)本身是荷里活道古董店第二代,也熟悉水墨市場,他策劃今年的水墨藝博,就以Art Tech藝術科技,融合新想法,以數碼技術呈現傳統的水墨之美,「我們在水墨藝博做了很多新嘗試,包括一些藝術科技的東西,以及沉浸式的藝術體驗,我們在Sandbox做了一個展示空間,也請了很多新的藝術家來做新的嘗試,譬如裝置式的藝術。」
為了水墨藝博回歸,Warren特別找來Flamesquards創辦人兼總監李政麟(Alan Lee)幫忙,Alan是電腦動畫專家,他在加拿大和香港各有一家公司,專門做品牌設計和創作,這次他將會與Warren合作將大家的想法變成現實,Alan:「我們的創作,是用裝置藝術結合科技和動畫去推廣水墨畫。其實整個場館已經是一個裝置藝術,在裡面無論是聲效燈光和不同的組合,都會令人有一個沉浸式的感覺。」Warren:「大家可以將我們這次創作,視作一場15-20分鐘的表演。」上過基本書法班,都知道有「永字八法」,代表的是在中國文字之中,「永」字內含了八種筆劃,光練這一個字,已練齊了中國文字的各種筆劃,「我們回歸基本,把永字八法這個概念放大,讓大家透過Art Tech的方式寫永字,用互動的方法體驗書法之美。」
他們利用了Motion Detect技術,參觀者只要在LED電視前用手寫出永字,它就會在熒幕上呈現。Sino Motion創辦人兼總監Steven Ng為水墨藝博提供技術支援,他在行內經驗豐富,工作包括燈光、音響及影片,Steven:「嘉賓進入互動區域,Motion Detect的鏡頭探測到你的手動,電視就會呈現筆畫每一組電視上揮手,配合永字八法的一撇一劃,就可了解永字八法的基本概念。」Steven也負責整個LED Wall和展館的設計。今屆場館呈三角形,Steven解釋,其實代表着筆尖,外牆白色,代表宣紙,內牆黑色,代表水墨。
作為Ink Asia 的長期合作夥伴,今年文化者會為大家帶來篆刻家 #馬召其 為這復辦的盛會創作的個展《石頭記》,敬請期待及前來參觀。
石,看似平凡卻獨一無二,是時間的碎片。小時候讀《石頭記》,他已被女媧補天的故事吸引;那顆被丟下的頑石,展開了在人間一段奇遇,猶如每個人的人生……
近年他再讀《石頭記》體會更深,感覺作者曹雪芹在寫大觀園人性的時候,同時譏諷社會,石頭的光滑與稜角,變成了時間、經歷、回憶的載體。
擅刻堅硬材料的馬召其,在全港十八區撿來小石頭,欣賞每塊石頭的機理與觸感外,更復以傳統的篆刻功架雕刻成章,一組37件作品選取了《石頭記》中一些詞句,卻融合了香港各區的氣息。
「這些石頭有修橋舖路剩下的、有精衛填海多出的、有愚公移山時遺留的……我配以傳統攝影並以宣紙手工塗佈照相乳液方式及傳統黑白放大沖印,隔空、隔代、藉不同媒材,展開一場有趣對話。」
馬召其把自己鑽進黑房,花了半年時間研究如何以宣紙沖曬出石頭的千嬌百態,失敗了無數次。他把攝影與篆刻兩種中西方古老傳統藝術結合,碰撞出最當代、具玩味的藝術品。文化者展攤設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3E H11,請來探我們。
典亞藝博/水墨藝博
日期:10月5日-8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採訪:#鄭天儀 、何兆彬
撰文:何兆彬
攝影、剪接:古本森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 The Culturist 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