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失語的小孩,在那個年代,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不能有任何的祭典,所以我很遺憾我從小沒有牽過手,也沒有唱過傳統歌。」布拉瑞揚憾惜的說。在他第一次編舞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是原住民,擁有一個很漂亮但他不能使用的排灣族名字——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布拉瑞揚的意思是「快樂的勇士」)。

1995年,22歲的他選擇了使用排灣族的名字,抹掉之前身分證上的漢名——郭俊明。曾是台灣雲門舞集的舞者和編舞的他,兩度為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編作,在多個國際場合演出,然後到2014年,布拉瑞揚選擇回到家鄉台東創立「布拉瑞揚舞團」,他坦言一方面是尋找真正的自己,另一方面是追求夢想的開始。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布拉瑞揚的意思是「快樂的勇士」)。 「布拉瑞揚舞團」創辦人兼編舞家

創團=尋根?

「那對我來講是生命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因為你有這樣的血液,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你就像漂流木一樣,在浮在沉在這個世界,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落腳在哪裏。」漂流木就是他回到台東前的狀態,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發展,也不知終點在哪。布拉老師在回台東創團前根本不懂得排灣族的語言,因為那個年代台灣的原住民都不允許講族語,所以爸媽從小和他講國語,所以爸媽從小和他講國語,傳統的排灣族祭典、舞蹈、歌謠,布拉老師統統都不知道不懂得,他只是一個住在部落的「原住民」軀殼而已,布拉老師含笑說道:「我很慶幸自己到了40歲之後可以去面對,然後有勇氣的去找尋真正的自己。」

回台東創團時,他才從新填滿自己曾經失去的文化空洞,找回布拉瑞揚這個人。他主動學習自己部落的語言、舞蹈、歌謠,學習成為真正的原住民,把過往的舞蹈全部丟掉,重新開始,真正面對和認識自己,尋找一種更貼近布拉瑞揚表達方式的舞蹈。

《阿棲睞》演出照,高信宗攝
《阿棲睞》演出照,高信宗攝

靈感源於生活

「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蹈一直以濃厚的原住民特色而廣為人知,2月在香港主題為連結土地的《三城誌 Tale of Three Cities》演出中,我問及布拉老師編的《阿棲睞》,老師如何融入原住民的元素到其中,他直爽的說:「我沒有刻意的要將排灣族或是原住民的元素放在創作中,但的確當你在學習一個新的東西,或是你在認識的時候,潛意識自然就會影響到你的作品裏面。」《阿棲睞》從排灣族傳統舞「牽手」的概念出發,舞者反覆跳著相同的舞步,手是不能斷的,乍看之下以為手是交叉而放,其實手是張開的,要放開自己,布拉老師說這支舞儘管跳上百次都不會一樣,舞者是隨自己的狀態而變,每次有人要轉換姿勢,牽一髮而動全身,舞者間要互相扶持。

編舞者與舞者共舞

「因為我以前受的教育,藝術是不可以玩的,後來發現在訓練一項技術時,的確是不可玩鬧的,但在編創的時候,我覺得在某種程度是可以開放更多。」在布拉老師眼中,編舞者和舞者最大的差異是,當舞者只要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把編舞者給的功課做好,好好完成一個表演便足夠;但當一個編舞者,要管理的是所有人,除了舞者之外,燈光、音響、流程所有的一切。他坦言身處舞台,燈光打在身上的那一刻,是舞者最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的一剎;但編舞卻令他更認識自己,他形容編舞其實是一個向自己提問和整理自己的美好過程。

在他的編的舞中,有一件事是始終如一的,「我一直對人很有感覺,也就是說不管我任何作品的形式都不同,但有一件事情都是一樣,就是我希望我的舞者是可以被看見的。」布拉老師堅定地說。
他覺得舞者不能單純為了服務編舞者,他們要有自己的思想,編舞者跟舞者應該是並行的,在創作時是彼此的老師,因為舞者提供他們的想法對編舞者很重要,布拉老師深信自己編出的舞蹈,只要找對的舞者並相信他,舞者自然會從自己生命經驗中轉換出獨到的舞姿,他會比編舞者掌握得更好,而且舞者需要編舞者的眼睛,兩者處於互相信任的狀態中來表演,這會是最完美的,所以後來他不再把自己放到自編的舞裏面,專注的編或跳,他覺得這會更好。

心中舞團孕育的將來

訪問期間的突然想起布拉老師曾說過想成為「林懷民第二」(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我直接問他成立舞團是否想孕育一位「布拉瑞揚第二」,他捧腹大笑後答道:「『林懷民第二』部落的人會說,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這是一個夢想,只是一個期許自己做一個很好的舞蹈演員。」布拉老師說他在跳舞生涯中就發現,原來做自己已是這麼的不容易,那個年代原住民跳舞的路不易走,雖然小時候不自量力想成為「林懷民第二」,但後來發現只能做唯一的自己,做布拉瑞揚其實一樣的好。

在他眼裏,現在去部落訓練和分享是十分重要的事,除了要給他的爸爸媽媽和族人看之外,他期許會否有孩子除了電視上的舞蹈以外,看到不同形式的舞蹈之後,他會想學習跳舞?就和他當年想要學跳舞一樣。另一方面就是,當一個孩子鼓起勇氣和父母親說要學跳舞的時候,父母親會否有一刻聯想到,是這種形式而不是電視那種,他說:「作為一個舞團或經營者,一定希望做得更好,讓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這個職業。」他希望「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者不單是有技術,更重要的是有個性,他們能夠勇於呈現自己,不怕面對各種挑戰,像他的本名一樣:當一位快樂的勇士。

 

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hkdance1981

撰文、攝影、剪接:余日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