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品給你什麼感覺?」在比利時藝術家Michaël Borremans(米凱爾.博伊曼斯)首次香港個展「太陽的火焰」(Fire From the Sun),位於卓納畫廊香港空間的展覽現場,一名外籍男記者跟看畫中的我提問。
我眨一眨眼,憑直覺回應,「噢,畫中的孩子的殘暴和廝殺行為,讓我聯想起小說《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作者William Golding,發表於1954年),一群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在完全沒有成人的引導,如何建立起一個脆弱的文明體系,以及罪惡逐漸顯現的故事。人類的野蠻和陰暗,是否早在童年時已存在?」聽到這樣的答案和反問,坦言有個七歲小兒的他,嘴角一牽,「孩子的心思真的比大人所想複雜啊⋯⋯我認為Michaël的畫作透徹挖掘了人類的原始慾望和天性呢。」
縱然Michaël的「太陽的火焰」系列,沒有耀目的色調,只選取土系如啡黃橙等配色作畫,運用的筆觸也極為簡潔,在無既定時空的情景下,簡單描畫嬰孩單獨或聯群地嬉戲的狀貌,遠觀並無不妥。可是,當你趨前細看這群牙牙學語的孩子所做的事:啃食同伴肢體,粗暴自殘身軀,嘴角帶血,胸口破損等細節,立時就會寒意透心,震撼於他們帶邪惡意味的「頑皮」行徑,繼而思考到現實世界中,各種由當猜疑、嫉妒、自私釀成的悲劇,並疑惑:難道早在長成大人之前,劣根性已潛藏於我們的骨與血之中?
Michaël的作品,尤如黑暗洞穴的星星之火,以「敵托邦」(dystopia)想像映照了原始人性之惡。他擅用當代藝術獨有技藝處理普世議題的手法,獲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及藝術史學家Michael Bracewell (邁克爾.布雷斯韋爾)撰文,讚賞作品既能描繪出人類的心理狀態,但亦無過份解讀/被解讀的意圖:「Michaël的藝術總是基於謎團、歧義、繪畫詩意三者的匯合處:將美與奇異結合;把歷史上的浪漫主義交由神秘的控制力量左右,而這股力量既不必是粗暴惡意的,也不一定是善良的。」
另外,Michaë的藝術也深獲被喻為全球藝術界影響力排名第三的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創辦人David Zwirner青睞。兩人既於今年展開第六次合作,David還趁香港區卓納畫廊進駐中環時尚新地標H Queen’s,成為該畫廊亞洲區首個展覽空間的機會,誠邀Michaë來港舉行首次個展暨畫廊開幕展。1月25日的傳媒預展上,新任總監許宇(Leo Xu)和Jennider Yum亦專程到賀場,跟他和其他藝術愛樂者交流各自所思所感。
************************************************
📣「米凱爾.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
(Michaël Borremans:Fire From the Sun)
DATE:1月27日(畫廊開幕日)至3月10日
VENUE:「卓納畫廊 」( 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大樓5及6樓/入口位於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