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已故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百歲誕辰,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作曲家之一,寫出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等不朽名作。今年從德國、伊朗、香港到中國內地都響起他專屬的旋律,2018年至少有2500場大大小小紀念他的音樂會。

Nina Bernstein,跟文化者大談鮮為人知的父親逸事。(鄭天儀攝)
伯恩斯坦的孻女Nina Bernstein,跟文化者大談鮮為人知的父親逸事。(鄭天儀攝)

#文化者 早前專訪了伯恩斯坦的孻女Nina Bernstein,她來港出席了香港管弦樂團舉辦的「伯恩斯坦百週年」活動,包括「伯恩斯坦–百老匯之夜!」。她跟文化者談音樂大師帶給她的童年,究竟卸下大師光環的父親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有一個不一樣的童年(unusual childhood),刺激、充滿音樂和笑聲。」Nina很快就用簡單言詞總結。大師和天下父親一樣,不用工作的日子,他是個宅男。「他很喜歡玩艱深的英文拼字遊戲(Scrabble),要嘛就是寫詩,那是他的減壓方法。」

Nina說,父親容許他們任何時候找他傾談
伯恩斯坦一家人就是在音樂和詩歌中生活的,Nina說,父親容許他們任何時候找他傾談

Nina記得,兒時父親在家中的工作室埋首創作,也非常歡迎三名子女去「騷擾」他。「就算你去問他一個蠢問題,他都願意隨時答你,全天候。他是個完美父親,給我們很多愛與擁抱。」長大了,Nina最難忘是每年的家庭旅行。

「我人生第一趟旅行是11歲時,全家跟父親到愛丁堡,當時他替費城樂團(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指揮馬勒(Gustav Mahler)第二號交響曲,我震撼了。」伯恩斯坦花了不少力氣,令同為猶太裔的指揮家、作曲家馬勒的音樂在20世紀後半葉成為主流,在他之前,並沒有指揮家演奏馬勒的交響樂作品,伯恩斯坦也是第一個給全套馬勒交響曲錄音並錄影的指揮家。

「我母親(Felicia Montealegre)也是個超凡的人,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讓我們很安全舒適,讓父親可以安心做他想做的事,創作之外還有追求公義。」很多人都記得,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時,來自東西德、法英美及前蘇聯的音樂家合奏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將《快樂頌》改為《自由頌》,而領導這歷史性演出正是伯恩斯坦。當時,伯恩斯坦說道:「我肯定,貝多芬會同意我們這麼做。」超過20個國家,一億人通過電視轉播收看了這場音樂會。

伯恩斯坦與妻子之間的深情實在不為外人道。Felicia曾寫過最哀傷也充滿愛意的信給伯恩斯坦:「你是同性戀,可能永遠不會改變,但我願意接納你現在的樣子。」今年六月,伯恩斯坦的大女兒Jamie Bernstein便出版了一本新書《Famous Father Girl: A Memoir of Growing Up Bernstein》,形容父親為「熱心的family man」講述父親的種種,人性的榮與辱,當時子女並不知道父親的秘密和母親默默承受的一切。

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作曲家之一,全球至少會舉辦2500場大大小小紀念他的音樂會
今年是伯恩斯坦百歲誕辰,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作曲家之一,全球至少會舉辦2500場大大小小紀念他的音樂會

伯恩斯坦是知名指揮家及音樂教育家之外,也是一位積極且多產的作曲家和紐約愛樂樂團的傳奇音樂總監,曾經寫下三部交響曲,也曾創作小提琴協奏曲、一眾音樂劇甚至為電影配樂。《夢斷城西》顯然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其中的經典唱段如《Tonight》、《Somewhere》等時隔半個世紀,仍能感動觀眾。

1990年10月9日,大師累了,宣布從將近半世紀的指揮生涯的舞台退下,5天之後他就因為心臟病發猝逝,享年72歲。出殯那天,他的胸口放著一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 5)的樂譜。

「縱然我們三子女都是音樂狂迷,但沒有一位以音樂作為職業,父親比我們知道世情,他從沒有逼我們做任何事。」Nina說。

_百老匯之夜
伯恩斯坦-百老匯之夜!宣傳海報

撰文:鄭天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