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故著名畫家 #吳冠中 對香港有獨特感情,按其臨終遺願更把一批估值數十億元的珍藏、具代表性的名畫,捐給 #香港藝術館。明年下半年藝術館重開後,我們便有「 #吳冠中藝術廳」。在期待當兒,我們可以先看看正在舉辦的吳冠中畫展,在鬧市感受一下他筆墨中的城市與山水關係。
上月,拍賣行華藝國際(香港)在位於皇后大道中的綜合藝術大樓開幕,特別於地面藝術空間SPACE 229 舉行《吳冠中:人間風景》開幕專題展,呈現畫家自上世紀60至90年代創作的十幅具代表性作品,包括吳冠中最早期的作品,由1962年創作的《漁港》到晚年的《春秋》都有涵蓋。
吳冠中1962年早期的作品《漁港》,繪畫了典型的江南風景,遠方點綴了三隻勞作的漁船,視覺上輕重有致。 吳冠中1994年作品《春秋》,是以西方油畫技法表現中國傳統水墨的文人畫,畫面中都是萬物的殘影。
自50年代告別巴黎花都,吳冠中已有約30年遠離城市紛擾,慢慢更變得隨心所欲甚至反璞歸真。華藝國際(香港)執行董事、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珮慧接受 #文化者 訪問時說:「吳冠中於50年代於巴黎回流,以具象手法描繪了江南一帶的漁港《漁港》添了點印象派的風格,是其難得的早期作品。」
二十世紀現代中國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終生致力於 「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與開拓。張珮慧續說,吳冠中的偉大,在於他擅運用西方油畫的技法,表達出傳統中國水墨畫的意境,許多作品均蘊含他對自然和山水的感悟,再以抽象的點、線創新地表達。
七十年代開始,吳冠中以寫生方式,同時兼作油畫與水墨,在平淡的自然景物中找出抽象結構,再追求畫面的創新,這是他1976年作品《海濱》。 吳冠中以都市風景為主題的作品可說算相對少數。 《歡騰之夜》畫面中的頂天高樓,採巨碑式構圖, 占去畫幅大半,把畫面從中間切割 成左右;左右以深藍色的星夜,襯托銀輝色的玉宇瓊樓。這構圖,不禁讓人想起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 。
香港是國際金融都會,也是重要的藝術品交易平台。近年已有不少拍賣行進駐,有近 25 年歷史、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旗下的華藝香港似乎也雄心勃勃,在中上環大手租下整幢物業改裝為綜合藝術大樓,設立地面合共三層的藝術空間 SPACE 229,會策劃展覧並舉辦不同主題的學術講座,預計於明年上半年進行首場拍賣會。
華藝國際(香港)執行董事、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珮慧(左),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暫任館長 #吳志華 介紹吳冠中作品。 華藝國際(香港)執行董事、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珮慧認為,吳冠中的偉大,在於他擅運用西方油畫的技法,表達出傳統中國水墨畫的意境。 專題展由吳冠中最早期的作品,由1962年創作的《漁港》到晚年的《春秋》都有涵蓋,兩位嘉賓正在欣賞畫家一幅重要作品《雪山與杜鵑》
《吳冠中:人間風景》連同 #張大千 與 #鄭板橋 等大師的書畫和書法、明清時期的古董器物等,由即日起免費開放至12月23日。
華藝香港「吳冠中:人間風景」開幕專題展
日期:即日至12月23日(星期日休息)
時間:1000-1900
地點:上環皇后大道中229號全幢

撰文:馬如風 攝影:余日一(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