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馬如風 攝影:余日一
經新世界發展副主席鄭志剛(Adrian)與城市建築師 James Corner 重新設計後的星光大道,有幾個重大改變。首先是增設面向維港的座椅和鏤空涼亭,讓遊客有更多短坐休息的機會。星光大道著名的影星手印也追加了不少明星,並從地面搬移到扶手欄杆上,方便大家拍照留念;而原星光大道的兩個銅像,梅艷芳像及李小龍像均重新安排位置及進行復修,此外著名港漫角色麥兜亦加入了明星銅像大家庭。在歷經長達三年的維修翻新期後,星光大道在今年一月重開予公眾參訪。
自小接觸武術 造「李小龍」得心應手

星光大道上除了梅艷芳銅像,另一個巨星銅像——李小龍同樣出自曹崇恩教授手筆。曹教授曾表示對於造梅姐銅像需要的「舞」功知識根基不太足夠,導致造像的過程信心不足。然而談到李小龍造像過程,曹教授眼神明顯堅定許多:「我公公是清朝武秀才,專門練武的他舉重或是拳擊等都十分厲害。」雖然在曹教授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公公已經化作青煙,但曹教授從小受武術薰陶,恰巧為打造李小龍銅像打好基礎。
曹教授表示銅像的姿勢、散發出來的氣場,並不是取材於某一部作品,而是綜合所得:「我看了很多李小龍的電影作參考。可是一定要是他本人演的,其他人演他是沒辦法還原那神髓的。」一個手勢、腳步、眼神,對曹教授來說都不能馬虎,這是他對自己專業的尊重。

堅持為偶像設銅像 越難越勇

如果說曹教授是李小龍銅像背後的男人,「走在最前線」的就必然是「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W)了。時為2004年,也是李小龍逝世31週年。當時一眾「李小龍會」幹事商討,希望為李小龍打造一尊紀念銅像,置於尖沙咀星光道上。為紀念偶像,一眾幹事雄心壯志。他們不斷修改計劃書,甚至聯同李小龍胞弟李振輝直接到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當時為星光大道的管理公司) 洽談,可是並不順利:「當時他們覺得案子有很多問題,而且拒絕的理由也蠻奇怪的… 例如他們會質疑我們造李小龍銅像的標準和原因。簡單來說,他們覺得李小龍銅像不值得打造。」
事隔兩個月,踏入2005年。時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委員會主席文雋先生得知好友W有造銅像想法,遂邀請他出席委員會的董事會議。原來當年剛好為中國電影100週年紀念,委員會決定頒發「世紀之星」獎項,以嘉許對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有傑出貢獻的人士。委員會一致決定把獎項頒發給李小龍,同時對W造銅像想法表示讚揚,可惜委員會沒有要捐款支持的意願。W立刻跳出來說:「得!沒問題!」
腎上腺素回到正常水平,W也繼續與幹事修改計劃書、逐家叩門洽談…最後成功打動李兆基先生(四叔)、劉鑾雄先生(大劉)、周星馳先生和丁珮小姐等捐款表達支持,並籌得超過70萬款項。經過網友選舉形象及與曹教授合作,最後成功讓李小龍銅像屹立於星光大道上。

(圖片來源:「李小龍會」官方網站)
經過三年多的修繕工程,W也對經翻新後的李小龍銅像設計和擺放位置表示讚賞:「設計團隊其實有跟我們討論過,而當初收到設計圖的時候我們已經非常滿意。例如流水瀑布的設計,一來令銅像更美觀,也就是把銅像升高令拍照效果更好。二來水的元素亦呼應李小龍哲學『Be water, my friend.』,令整個銅像更貼合李小龍本人的氣質。」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