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寒。在各種意義上,香港都正步入嚴冬。一眾年輕的劇場創作者決定與素人銀髮族攜手,在年尾進行多區流動劇場,為折騰了大半年的香港人送上最溫暖窩心的聖誕及新年禮物。

劇場以精緻的佈置和衣飾帶領觀眾重遊六、七十年代的大笪地,並先由各夕陽行業的前輩作「真人圖書館」式資料補充,後經年輕演員娓娓道來上一輩樸實動人的100%香港故事。劇場定名為《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綠葉劇團導演黃俊達直言「溝通」和「建立關係」,是他想透過這次街頭流動劇場表演達到的目的:「而家香港有好多衝突。我想不論年輕演員同素人前輩又好、定台前幕後同觀眾都好,都有溫暖嘅聚集。令大家有機會展露情感,俾情緒let go。」
從溝通啟發創作
呈現老香港畫面的想法,首先來自於這位愛「撩」老人家的調皮導演阿達,一次與鄰居聊天後所得到的自省:「佢係內向嘅獨居長者,平時都唔係好理人。後來有次我主動同佢打招呼,就打開左話匣子。最後仲邀請我去佢屋企,同我分享左好多故事。」阿達繼而反思自己和家中長輩的關係,發現溝通和互動的重要性:「溝通可以為彼此搵到磨合點,創造更多共同嘅體會。」

我們覺得上一代的故事沉悶沒趣好像頗合理,畢竟生於這年代要好好處理自己的人生已經不容易,誰還有多餘時間過濾與自己沒直接關係的資訊?但口袋裏藏着眾多上一代故事的阿達,卻覺得這些故事承載着當時香港人滿滿的生活片段和智慧,值得繼續傳承:「例如相士好似係無乜特別嘅職業。其實以前嗰個年代,啲人覺得唔好運就會去搵佢哋紓解情感,甚至將佢地視為『心理輔導員』。」包括相士在內,最後團隊得出共識,挑選了「寫信佬」、士多夥記和街頭演唱者等幾個具代表性和人情味的行業於劇場裏「活化」。

老少合作建立緊密關係
如阿達所說,溝通是今次想要表達的重要元素,而演員之間的關係建立是第一步。這次劇場特別在於找來的銀髮前輩,八成都是沒有演出經驗的素人:「我哋作為年輕創作者,創作時成日會匿埋諗『嗰啲人(創作對象)會係點』,點解唔行出嚟令兩代人一齊真實地接觸同相處一段時間?」阿達表示不會用「排戲」來形容老少兩代演員磨合的時光,因為彼此都花了四個月時間互相了解,最後成為深交。這情感的建立非「排戲」二字能概括。
及創作演員林嘉婷.jpg?fit=640%2C427&ssl=1)
像戲內戲外都默契十足,重現大笪地街頭賣唱藝人的「母女檔」組合,也在這幾個月的相處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年輕演員林嘉婷表示當知道自己負責演繹街頭賣唱行業,便立刻跑到大會堂的圖書館蒐集資料:「喺資料庫收聽以前嘅錄音,發現『鍾叮噹』小姐嘅名字。後來輾轉搵過好多次都搵唔到佢嘅聯絡方法,正打算放棄嘅時候就喺藝人協會嘅facebook 專頁上搵到佢電話。」嘉婷一心想要找到的「叮噹姐」,就是曾在六十年代叱咤街頭賣唱界、現已轉戰古董文物藝術鑑證及修復界別的張鍾麗裳博士。
那個年代經濟不好,很多家庭的小孩都要打工幫補家計。對兩歲已經開始在街頭打滾的叮噹姐來說,再次在街頭唱着以前的歌的確令她想起往事,但樂天的她腦中只有美好的片段:「當然會懷緬以往啊。當時好細個,雖然好多事都要一腳踢。但唔怕辛苦,都係啲美好嘅回憶。」

這次「復出」的另一重意義,更因為有嘉婷這位努力的後輩相伴。她笑言:「好欣賞呢啲年輕人咁積極,咁熱愛歌劇、話劇。我都相信佢欣賞我就係我嘅幽默,而且好玩得,將我哋嘅隔膜同代溝打破。」對嘉婷來說,除了懷舊金曲和賣唱賣欖的小故事,叮噹姐給她最深刻的,更是一個自我省思的機會,嘉婷感性地說她和叮噹姐閒談間的一席話:「佢講過一句令我好深刻——『啊,呢啲嘢我都無同人講過。』的確有啲嘢如果我哋年輕人無開口問,就唔會有人問佢哋;但如果我哋問起,大家知道咗呢啲故事,就可以幫上一代傳承落去。」

四個月時間籌備 靈活「車隊」化身大笪地
演員多投入起勁,也要有適合的舞台讓他們發揮。這次由電影美術指導霍佩詩(Ceci)領軍,為方便在街上演出而把舞台分拆成多架流動手推車,打破大眾對「劇場舞台」的刻板印象:「我哋最希望表達嘅係人同人之間嘅交流。所以重點未必係佢哋賣嘢或者賺到幾多錢,而係互相嘅幫忙。我哋以此為概念,去諗大笪地大概有咩事可以發生。」她認為,每個不規則形狀的流動「檔仔」都代表着小小的社區,而每位觀眾都能找到代表自己的「檔仔」。最後組裝在一起的那幕,就形成了一個小社會。

花四個月時間打造,也多次到舊報紙資料庫蒐集資料。縱然團隊把以前的士多、算命檔甚至茶記都一一神還原,Ceci 希望帶給觀眾的印象不只得「懷舊」。她以街燈的舞台為例:「如果我單純以鐵為材料打造一條燈柱,就唔會有令人覺得特別嘅空間。首先要搵嗰個年代大概發生過咩事情,例如啟德機場、電視機開賣、以至綠寶等廣告,或者有啲特別嘅新聞我哋就會挑選出嚟貼喺燈柱上,為走近仔細欣賞嘅觀眾提供多啲資料。」

愛人如己 轉化的獅子山精神
導演阿達也很喜歡刻意安排的流動舞台設計。特別是在演出當下,雖然觀眾對常常動來動去的舞台會有點無所適從,但透過觀眾身體和空間的互動,他更見香港人的可愛:「而家香港嘅環境其實咪就好似咁樣。大家成日困惑應該移動去邊先好,但我哋始終會搵到方法去走位。香港人本來就已經有呢種情懷,就係不論環境有幾差,我哋都好在乎同體恤其他人。」

他認為這也呼應着獅子山精神的核心精神「不屈不撓、迎難而上」,也推介大家記得留意劇中最後由叮噹姐親弟「四哥」鍾颶文親自編寫的「獅子南音」,當中有句歌詞導演阿達覺得特別深刻:「有句歌詞係『望斷清明』 ,意思係我哋見到嘅月亮依然會係咁皎潔,令我哋能夠分辨是非,重見人嘅本善、本質同埋道德,呢樣嘢好重要。」
阿達感慨時代巨輪的流轉:「當環境太好,我哋都會只局限於夜晚食餐好,或者今個月出幾錢糧。但身處而家呢個時代,漸漸地我哋都好似將呢個價值放低咗。」這世代的香港人面對的困難愈來愈多,「獅子山精神」的定義在香港人身上卻會不斷更新:「而家好似出現咗好多衝突同矛盾,但我覺得係一定要嘅。正正係因為出現咗呢啲困難,卻更加會見證好多人與人心底嘅情感、氣慨同理想。」在於劇場還是阿達本人,最想表達的,是香港人彼此之間的愛:「『愛人如己』—— 呢個已經係呢個年代轉化咗嘅『新獅子山精神』。就係因為呢個時代有呢種狀態,我哋一齊緊扣,一齊向前。」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呈獻流動劇場《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中環10號碼頭對出空地
12月21日 12:00/14:00
12月22日 12:00/14:00
屯門仁愛廣場
12月28日 容後公布
12月29日 容後公布
油麻地社區中心休憩花園
2020年1月5日 容後公布
文化中心露天廣場C區
2020年1月10日 容後公布
*請留意官方網站有關表演時間之更新https://www.newartspower.hk/programme/%E6%88%91%E5%93%8B%E5%A4%A7%E5%AE%B6%E5%9C%A8%E7%8D%85%E5%AD%90%E5%B1%B1%E4%B8%8B%E7%9B%B8%E9%81%87%E4%B8%8A/
撰文:熊天賜
攝影、剪接:陳昶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