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香港找30分鐘的空檔給自己似乎很不容易,更遑論靜下心來。不過自觀是不可或缺的,聽着K.488 奏鳴曲,跟隨林欣傑 Keith Lam 的安排從「太陽」看到雲端,再從雲端散落到地上,化身為雨點循環地球一圈,不其然會有一種渺小感湧上心頭。

黑暗與光明如影隨形,從沒有主次之分,正如莫扎特譜下的K.488 奏鳴曲一樣,樂章沒有高潮,由兩台鋼琴彼此模仿對方的主題,奏出相互呼應的感覺。Keith 最近創作的新媒體作品《晝鳴曲》以K.488 奏鳴曲作基調,配上光暗效果後有如呷一口五味紛陳的雞尾酒,帶你進入一趟自觀的旅程。
化身為雨經歷時間

《晝鳴曲》這趟旅程其實在K11 露天廣場中心已經展開,地面與地底兩層互相呼應並形成循環。《晝鳴曲》前奏:雨,是一件雲狀的互動藝術裝置,也算是《晝鳴曲》的入口處,作品根據香港過去十年(2009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的雨量數據轉化而成。透過不同轉向的射燈通過裝置的每個組件化成彩虹光,仿如彩虹雨灑在每個經過的途人身上,同時提醒了我們《晝鳴曲》這趟旅程的三大要點:第一是光,第二是空間,第三是時間,這三點也是《晝鳴曲》K448 星球的主軸。
再往下走便到達《晝鳴曲》K448 星球的起點,在陳設上安排了每人配戴一個耳機,另外在隔音上Keith 也下了苦工,把外界的聲音都隔絕了,讓大家在30分鐘的旅程中不受外界影響,中間除了K.488 奏鳴曲最後還伴有雨聲,讓大家靜下心之餘亦能感受到這趟旅程並不孤單。
三部曲終見自己
第一部分太陽由旁白一聲:「你好快會適應呢種黑暗。」揭開序幕,再由暗轉光,變成色彩斑斕的光線洗禮。但我們為何能分辨光暗呢?是因為光線折射,當光源自身發亮或光線照射到物體反射後進入我們的眼睛,成像於視網膜上,經過視神經將訊號傳送到我們的腦海中,我們才能分辨出光的所在,這一切我們都靠雙眼見證着,這亦是這部分的趣味,讓大家透過光進入狀態。

第二部分雲圖正如旁白所說:「而家光響你面前畫畫。」藉由光線交錯衝擊視覺,形成空間的概念。不過有趣的是在觀賞光效之後,在你面前會出現兩條路,雖然明知終點都是一樣,但還是讓人不禁猶豫了一下。在路途上,大家可能會看見自己的影子、別人或是別人的影子,透過朦朧的身影,讓人心中滲出一絲患得患失,恨別離的感覺。
第二部分雲圖 第二部分雲圖
而第一部分太陽和第二部分雲圖Keith 均刻意用上3個裝置,因3在數學上是質數,除了1和自己則無法被整除,有不盡的意味,而3個裝置更能讓大家能經歷一點光與一片光洗禮的分別。
至於第三部分在地上,這空間中大家可以除意移動,Keith 同樣用了7這個有不盡意味的數字,但不同的是7還有循環的意思,正如一週有7天一樣。Keith 用上7棵,而每棵樹上均有一面鏡子,大家抬頭時可能看見自己、別人或是地上的樹木,呼應旁白所言:「你並唔孤單,你並唔係一個人。」

光線在樹外的圈上不斷輪流閃動,大家經歷着光線移動,有一點像日晷的效果形成時間的觀念,不過卻帶給我一種時間快速流走,而自己卻不變的沉靜感覺,最後一束強光和一句:「記住要向光的方向前進。」使《晝鳴曲》旅程結束。

《晝鳴曲》前奏:雨
日期:即日起至 2020年1月1日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K11 露天廣場
《晝鳴曲》K448星球
日期:即日起至 2020年1月1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9時;每30分鐘一節
地點:chi K11 藝術空間,B2 層
費用:30港元
撰文、攝影:余日一(部分圖片由林欣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