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最為常見的妝容就是「紅白臉」,即先把整個臉塗上白色粉底,然後圍繞着眼睛及顴骨塗抹紅色胭脂,有時會畫上長長的眉毛,並塗上鮮紅色的口紅,而花旦在髮飾則有特別的講究。花旦額上的波浪型瀏海和面頰面邊的片狀物,名為「片子」,是由真髮製成,用作面型的修飾。

花旦額上的波浪型瀏海和面頰面邊的片子

要如何將片子貼服地黏在額頭上,就要需要用上「刨花」。自古女性會用「刨花」浸水,不消一會就能浸出透明黏液,作用如現今美工用的膠水,用小毛刷沾取搽在頭髮上,就能把髮髻梳得貼貼服服,不僅易於梳理,且能散發淡淡芳香,也令頭髮變得有光澤。隨着一眾快捷方便的定髮用品興起,「刨花」曾經一度被冷落。但因為「刨花」勝在成份天然,毫無雜質,這一點是無可替代的,因此它依然廣為戲曲所用。

刨花,是木工用刨子在木头上刨出来的薄片,曲折迭卷,形似花朵,因此叫做刨花。(網上圖片)

貼片子的過程不算繁複,但需要耐性。首先將「刨花膠」重覆地塗在真髮上,確定有足夠黏力後,再將其捲曲成末端是尖型的片子(片子的形狀及數量是因人而異,一般粵劇片子呈尖型,而京劇片子就比較圓)。在貼片子之前,現今一般會在髮尾沾一些貼眼睫毛用的膠水,以免過快乾透而失去部分的黏力。然後戴上片子布,將片子逐一貼上,先從額頭的中間開始,繼而是面頰兩側,目的是將面形修成鵝蛋臉。貼好片子後再披上頭網然後再處理其他髮飾。

撰文:陳昶達
攝影:余日一、陳昶達
剪接: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