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裏都是騙人的?把《他約我去迪士尼》唱到街知巷聞的唱作歌手KellyJackie(陳曉琪,KJ),花了15年時間從紙醉金迷的城堡步向殘破不堪的現實世界。在這些年裏,她先經歷了唱片公司的合約糾紛,曾長達五年沒有推出新歌;事業停擺更讓她身陷抑鬱症漩渦:「嗰時我上網search過,原來係中曬十項症狀咁濟。除咗『byebye』(自殺)嗰步無做。」「大步欖過」的KJ十年後坐在我面前,以淡然的語氣回顧最黑暗的歲月。

唱作歌手KellyJackie(陳曉琪,KJ)

「就好似啲人成日講要避龍捲風,最安全就係入風眼;但鑽入風眼、被風刮到周身傷嘅過程係需要能耐。」起步比別人早、路也比別人繞得更曲折,近年KJ透過學習身心靈療法讓自己以更健康的狀態面對生活;即使兩年前再次選擇離開唱片公司,她的心態也變得比以往穩健。久未發表新歌,KJ近日終於推出一連串「新作」——五份聚焦KJ手寫書信過程、只收錄現場環境和書寫聲音的影片;沒有歌聲、也沒有「迪士尼」的夢幻,作品散發隱隱的靜默與陰鬱被她笑稱「好唔KJ」。但她不擔心觀眾適應不良,除了因為有血有肉的故事已足夠讓她先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她也很「禪」地相信作品自然會與「對的人」連結,再把希望帶給別人:「我曾經抑鬱可能就係唔容許自己選擇而自己唔知,甚至選擇咗嘅嘢唔係自己內在小朋友想要。人生高高低低,我想呈現嘅係每個人都有得選擇,亦都要俾自己選擇。」

學習身心靈療法成創作契機

2018年離開唱片公司後,KJ開班教授唱歌技巧維生,努力賺錢製作自己的音樂;同時要揹起照顧家人責任的KJ,直言不希望婆婆服用西藥。為了她的健康着想,當時她開始學習如音叉及精油等身心靈療法,對自己和他人的精神健康感知度更為敏感。

唱作歌手KellyJackie(陳曉琪,KJ)

去年,她碰巧透過戲劇老師甄詠蓓(Olivia)的牽線,參與英國形體戲劇大師David Glass的「Lost Child」工作坊。課堂上提及「Lost Child」是住在每個人內心的小孩、久未有與其溝通就會令其迷失,讓成長路曲折的KJ很有感覺;完成課程後收到Olivia邀請以「Lost Child」為題進行創作,當時已有身心靈治療法基礎的KJ,決定以作品告訴觀眾與自己內心溝通的重要性。

尋回自己的過程

《來一場用耳朵「寫」的音樂記事本~*》是KJ為作品訂下的命題。「寫」同時代表「斷捨離」的「捨」,有着在迷失時尋回自己的意味。KJ表示連續五天公佈的五條影片、所呈現的五封信,分別代表着自己與不同時期的「lost child」溝通;如果觀眾順序從第一條影片一直追看至第六日(11/7)、代表第六封信的現場音樂表演,就等同跟KJ一起完成從低潮期出發直至療癒自己、一趟「Lost and Found」的旅程。

KJ於7月6日公佈的第一封信。在這邊先吊吊大家癮,完整信件內容已上載至「Lost Child」 Facebook專頁。連結載於文末。

影片以第一身俯瞰角度、「一take過」呈現KJ撰寫信件的完整過程,正正重現患病時的她每天必做的事:「嗰時真係會無端端係咁寫一大堆文字,我都唔知點解。有一日搬屋,睇返自己某個時期可以寫滿六七頁A4紙,但只係記一樣好細微嘅事。」她感恩找回這些隨筆,才想起原來自己當時想說的話是如此的多。然而到創作時真的要下筆,卻常常腦閉塞寫不出:「可能真係要聽到某一隻歌、或者突然間見到啲嘢令我跳返去某個時期,先會令我有好多嘢想同嗰個時期嘅自己講。」有靈感就立刻用手機記下是這次KJ的創作模式,雖然速記的文字很多時候都「無頭無尾」,然而這正是迷失的人才懂的「邏輯」:「我打完之後send俾蝦頭(共同創作者)同Olivia老師,佢哋話啱㗎喇、無乜邏輯都唔緊要。呢個正正係當一個人好唔開心、想做啲自己好爽但人哋唔明你做緊乜嘅狀態。但嗰個『爽』就係你療癒自己最適合嘅方法。」她相信曾經或現正經歷迷失感覺的人,應該會頗明白這種感受。

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是對KJ來說很重要的歌:「有日凌晨我喺洗手間入面諗緊點做呢個作品,突然個腦飄過呢首好耐無聽嘅歌。呢首係喺我抑鬱或者唔係咁穩定嘅時候,成晚會煲嘅一首歌,一響兩粒結他intro我就爆喊。我keep住用手機打有咩想講,就更落實到之後嗰啲信點寫,令我用到唔同方法flow到落去。」這首歌也被挑選成為7月11日音樂會其中一首會表演的歌。(網絡圖片)

五條影片既沒有KJ聲音解說、也沒有背景音樂;取而代之的,只有KJ書寫時徐疾有致的磨擦聲。原來與時下流行的ASMR有關:「創作期間先知道,原來某啲有情緒病或者失眠嘅朋友係會晚晚聽ASMR嚟療癒自己,就算係手指敲木枱嘅聲都可以聽成晚。我就諗音樂同人聲以外,其實聲音自己已經係一樣嘢。」正因為拍攝過程一take過,連KJ也沒法預計書寫過程期間自己的情緒會作何反應。觀眾可以從她下筆的力度、字跡、箱頭筆牌子的選擇甚至哽咽的聲音,得知不同情緒是呼應過去哪些時期的KJ,與她「跨時空」地進行情緒共感、同喜同悲。

KJ沒有忘記歌手是她的本業。所以她把第六封信化成音樂會,在線上與十五年來支持自己的歌迷相聚,也標誌着KJ第二階段的音樂路快要展開。

享受獨處是成長的第一步

拍攝過程裏,控制範圍以外的事情時有發生。像蠟燭熄滅、相機關機和樓上發出嘈音等,常常令她哭笑不得。最「大鑊」的一次,是蟑螂的來訪:「寫寫吓見到喺腳邊爬過,仲要手指公咁長…其實我本身真係好驚『小強』,但因為一take過,我逼自己冷靜咁坐喺度繼續寫。只係…你會見到我忽然寫得勁快。」這件令KJ邊笑邊回想的軼事,反而提醒她,原來又一次越過了自己的恐懼。而生命裏累積的這些瑣碎事,其實就是要令我們當刻頓悟——自己原來比想像中強大:「但有好多人無嗰吓頓悟,唔會知道需要處理呢吓瘡疤,反而繼續向外吸收。而家好多人都會因為速食文化嘅關係,成日希望『be the first one』,但其實搞返掂內心,都可以係一樣新嘅嘢。」

KJ的音樂教室,是完成五條影片的創作基地。

在一個月的時限內、一腳踢完成五條影片的故事創作、書寫、拍攝、剪接等工序,還未計代表第六封信的音樂分享會細節;從未接觸過音樂以外藝術形式的KJ,坦言是生命中「好大嘅一件事」。雖然籌備過程裏每天只睡兩三小時、也要兼顧教班和照顧家人,她卻直言這個「lost and found」的過程只能靠自己完成。完成創作的當刻像經歷了一個月的自我療程,KJ感到自己變得更不一樣了:「我好想呈現呢種由你覺得好lonely(孤單),然後享受being alone(獨處)嘅轉變。Lonely同alone係兩樣嘢嚟,如果唔識享受嗰種孤獨感係會覺得好辛苦,但享受到就代表你可以獨立、同自己溝通。」她直言有一種孤寂叫「與自己相處」,這些「me time」與因為不開心而呼朋引伴外出飯聚「殺掉寂寞」不能相提並論;把握獨處的時間、坦承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才會更了解自己、得到成長的機會。

一起當夜空中最亮的星

KJ相信會點進來收看像「lost child」這種關鍵字的人,一定是希望找到光、指示或者互相支持的同路人:「如果你好唔開心,其實嗰排見親都會係一啲共同情況嘅人;我好相信緣分,或者嗰種同類嘅共振。」

KJ坦言因其同理心和情緒的共感高,從小就很容易吸引身邊的朋友向她訴苦,成為了「樹窿」。然而在現代社會、高壓的環境下生活,要聆聽別人的故事其實很考功夫,相信大家都必然經歷過當聆聽者的煩惱:「佢哋真係會講啲好私人嘅秘密,令我知道原來人性係可以咁複雜。所以當時抑鬱,我相信某部分都係因為… 我唔識去處理聽咗嘅嘢,原來嗰啲已經係要『清清堆填區』嘅反應。」然而共感高並非人的錯,只是認識自己的能力、洞悉環境的限制,懂得如水靈活地「有入有出」、安撫別人的同時讓自己在適當時候抽身和清空思緒,才是在當下如斯複雜的社會、有效地自救與互救的條件。

「作品裏面我寫到『once upon a starry starry night』,因為我好鐘意五角星;五隻角各自代表生命經歷過嘅嘢,中間就係代表而家嘅自己。星星有大有細,好容易燃亮對方。但當星星黯淡,代表你嗰五隻角開始有事,你會唔會去修補;令自己可以再次燃亮自己,照亮別人?」

作為過來人,她直言患病時的自己也許看不到選擇;然而現在的她經歷過滿身泥濘的階段,希望已經讓傷口癒合的自己,能成為別人的星星、讓別人有足夠的光看見選擇。她亦希望看過作品的觀眾不要吝嗇自己的光,「pass it forward」多點,因為人永遠不知道自己小小的舉動,能在別人心裏泛起多大的漣漪:「唔好覺得自己唔夠成就、唔夠大個、唔夠讀書叻… 所以唔將自己內在嘅光發出。因為你永遠唔知自己拍一拍人膊頭、或者對一個收銀員笑一笑,可能佢會記一世。」

「黑暗裏面有一小點光明,對處於黑暗嘅人嚟講已經係好光。」她感觸道。坐在她對面、近來每天都在反覆思考自己價值的我,也忽感到一陣暖意湧上心頭。

#私密故事系列 x 陳曉琪|【#來一場用耳朵寫的音樂記事本~*】

短片(五封信)
日期:即日至10/7
時間:每晚8:23pm發佈
收看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ostchildhk/1800929733383145/

私密演唱會(第六封信)
11/7
4pm–5pm
大館網站直播
詳情: https://bit.ly/2AuTRI4

撰文:熊天賜
攝影:陳昶達
場地:Christine Samson Music & Arts Studio (CSM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