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今年初有去換新鈔嗎?在2018年已先行曝光、由3間銀行參與創作的共15款新鈔設計,在今年終於正式流通於市面。雖然這批紙鈔採用像真度極高的肖像設計予人耳目一「驚」的感覺,而一度成為網絡熱話。但當時的高討論度,似乎讓平常不太為大眾注意的紙鈔製作重新被人留意。
是的。摸摸你的褲袋、掃掃你的銀包,你每天都(應該)會使用的紙鈔其實就是香港製造。
28天 從無到有的過程
回歸前的本地印鈔服務,原由英國德拉魯集團(De La Rue Group)負責。集團在1984年於大埔設立印鈔廠,為匯豐、渣打及中銀三間銀行印製紙鈔。1996年4月,金管局代表政府正式收購該廠房、機器及設備,並重新命名為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政府在印鈔公司裏擁有大部分、共55%控股權,並一直管理港鈔印製及發行的工作至今,平均每年生產超過4億2千萬張港元鈔票。

如此高產量的香港紙鈔,時至今日依然產自佔地約7500平方米、只有約110名工人的大埔廠房。一般來說,現在流通市面的紙鈔需經由6大步驟印刷而成。首先是在棉紙上的正、背兩面同時印刷背景底紋及熒光圖案;再利用絲網印刷技術,把動感光亮圖案和珠光圖案印在紙上;其後除了把發鈔銀行各自設計的主題圖案、以凹版印刷技術印在紙鈔正背面之餘,點字(brailles)和手感線(tactile lines)也會同時被印刷在紙鈔正面,讓視障人士分辨該紙鈔代表的銀碼;

再在鈔票印上編號、以及在正背兩面加上保護塗層以增加耐用程度後,便會經機器把整版紙鈔自動裁切成單張紙鈔,再經自動檢測機作15次質量檢查。經一連串步驟以確保防偽特徵做到足的紙鈔,最後會被分別包裝成小疊,待三間發鈔銀行前來提取。

「最香港」的設計?
政府除了透過金管局自行在2002年發行俗稱「花蟹」的紫色10元紙鈔(2007年加推塑質版本,並行流通),入股香港印鈔有限公司後,曾在2003年、2010年及2018年三度與三間銀行合作推出新鈔。最受網民討論的主題圖案,其實為三間銀行各自的設計師負責構思。像2018年極富爭議性的紙鈔設計,就分別由匯豐銀行美術總監譚嘉曦、中國銀行總設計師邵國偉及渣打銀行的設計團隊搭檔不具名的本土設計師負責。除了外觀上「直橫並用」,更統一設計主題:20元印上「飲茶文化」、50元印上「蝴蝶」、100元印上「粵劇」、500元印上「地質公園」、1000元印上「金融中心」。

中:中銀的設計
下:渣打的設計
(圖片來源:金管局)
雖然這批新鈔在設計上明顯有意破舊立新,例如渣打團隊的設計讓紙鈔順序排列而出現獅子山山線、或者匯豐銀行的1000元紙鈔以魚眼視角表現稍為跳脫一點的香港,連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也曾直言為了顯示新鈔與舊鈔之分而特別起用直立印刷。可惜大眾明顯不太受落,除了普遍認為限定對應銀碼的設計主題,令三間銀行的圖案設計欠缺明顯分別;更把炮火對準中銀的設計,嘲諷100元「似陰司紙」、500元寓意「香港陸沉」,以人腦剪影盛載數字設計、嘗試貼合金融中心主題的1000元更被批「滿腦子錢」、離地非常。
香港製作的紙鈔,理應用上最能代表香港的設計。曾見過網民忽發奇想,表示應該在紙鈔上印上每天早上都會搭乘的地鐵、巴士、小巴和的士等交通工具,符合香港人愛上班的「特質」;又或者應該在不同幣值分別印上公屋、居屋、私樓,和只有香港會出現的奇觀劏房等圖樣,突顯居住議題為香港的核心價值,也展現出香港的貧富差距有多嚴重。一張紙鈔就能看到大眾與權力機構在乎的香港價值、似乎真的頗不一樣,很是有趣。
其實一般國家的紙鈔,印上的圖案除了當地風俗文化或名勝古蹟以外,也會出現領導名人的肖像。像人民幣上的毛澤東、新台幣上的孫中山和蔣介石、不丹鈔票上曬恩愛的國家伉儷等;去年公佈新年號的日本,也在紙鈔換上新肖像。包括在10000日圓紙鈔正面印上有「近代日本經濟之父」之稱的澀澤榮一,背面以代表繁盛日本的東京車站配合;在5000日圓紙鈔正面印上首位前往美國留學的女性津田梅子,背面以花語為女性剛柔並重的藤花相襯;也在1000日圓紙鈔正面印上研發破傷風療法的細菌學專家北里柴三郎,背面以葛飾北齋的名作「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相襯。以具代表性的國家精神領袖肖像為主,輔以漂亮而且具地方特徵的事物,這樣的設計好像沒在香港看過。
「香港唔係國家丫嘛,咪無國家領袖囉!」朋友笑道。如果可以讓香港人票選一位代表自己的領袖印上鈔票,你又會作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