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結喺紡織嚟講好似好微不足道,但係你思考吓,你一條線不論手縫又好定點都好,所有嘢都要由打一個結開始。」繩結設計師蕭俞 Zoe 說。 「時裝講緊你點樣去呈現你腦裏面嘅 concept,只不過我地用咗衫去表達。」時裝設計師冼美玉 Aries 說。
Re-edit 如果沒有更思考上進一步的跳躍,那是多沒趣的一件事。還記得 Zoe 直問為何對她們的作品感興趣會來訪問?或許她們並不自覺兩件作品擺放上相映成趣,成了一個紡織工業的小循環,而在工業風的展覽空間之中,柔軟的手作工藝作品躍然於水泥地面上,手工的溫度與旁邊香港獨有的鋼筋架相抗衡,一柔一剛平衡了工業風的冰冷氣息。
原先「Re-edit」展覽是將設計師們帶到米蘭設計周,給香港設計一次面向世界的機會呈現香港設計,同時讓他們與世界級設計師及設計品牌直接互動和交流。作為原訂代表香港展出的作品《浪》和《Knotting Mill》,讓觀眾從環保及歷史角度切入香港,兩位設計師跨領域的創作手法達到跨文化和跨領域對話,再加上曾經風光的紡織工業歷史,香港紡織的美麗多樣絕不遜於克羅地亞的手織蕾絲。
扭轉定義先行
「《浪》嗰種織法就係重新定義垃圾係咩!」Aries 正色道來今次創作的核心。
Aries 向我提起當初的靈感來源正正就是垃圾。「我屋企好近海,有一次我諗 concept 嘅時候,喺石澳有一個位一直係好乾淨,但係突然嗰日湧咗成堆垃圾過嚟。」Aries 特別記得當下的驚嚇,但同時引發她對垃圾想像,於是她用廢布重新編織成一片汪洋,一張半完成的地毯。

我說她的概念有一點傷感,彷彿海岸都成了垃圾場,不過在 Aries 眼中我卻成了怪人,先入為主地定義了垃圾是一組負面的詞。「時裝廢料其實係有好多好多,譬如一塊布你要裁,所以總係有一啲部分你係冇用嘅,但係嗰樣嘢其實係我地搵唔到佢用處定係佢真係冇用呢?」Aries 這樣說起來其實也是帶着善意提醒我們,我們有否物盡其用,還是自私地由我們出發就此將東西當成垃圾。
Aries 對《浪》背後的概念十分堅定:「你唔可以話成個海漂哂啲垃圾過嚟就一定係好污糟,如果你放遠啲睇其實佢係同一隻色。你覺得佢係污糟因為你已經用一咗個定義去睇呢件事,但係你諗番佢前身其實佢都唔污糟,就等如廢布前身都好有用。」我頗欣賞這個類比,加上以分解作為可持續性發展時裝概念的起點,這也是相當有趣。
「其實係咪 sustainable 就要用舊嘅嘢?而嗰樣嘢係 limit,但可唔可以係 unlimit 呢?」 Aries 一直探索這道哲學題。最後 Aries 選擇將廢布變做原料,將它一條條線變回紗,然後織成一塊塊布。組合與拼湊對 Aries 來講並不是很急趕的一回事, 《浪》就用了3個月以蕾絲為底全人手用廢布編織而成。
《浪》的最上方有一個紙筒,靈感來自於 Aries 時常在布行選布的經驗,平常布都是這樣捲起來的。 Aries 這種織法很聰明,做成半透的呈現如水一般。
繩結與紡織的連繫
Aries 心思細膩,Zoe 觀察力強,「繩結喺紡織嚟講好似好微不足道,但係你思考吓,你一條線不論手縫又好定點都好,所有嘢都要由打一個結開始。」這句話我很驚喜,說實在我都不知道現今還有多少人會縫補衣服,所以人們也未必知道一切都由一個結開始。

在大小公司都做過時裝設計的 Zoe,因為想突破自己的創作框架,轉投手工藝的世界,跨界創作發展出繩結這種設計語言,而最吸引 Zoe 的竟然是一系列的求生繩結。「其實我覺得一路做呢,好似搵緊一啲文化事蹟或者係一啲曾經影響人類文化進程嘅嘢出嚟,未有文字之前我地係打繩結記事,其實係影響緊成個人類嘅發展。」如何回到最初?也許是 Zoe 如何讓最初一直延續更為貼切。
今次的作品《Knotting Mill》靈感來自老舊的圓編機,「當時策展人 Amy 搵我,我咁啱發現其實香港已經冇哂呢啲嘢,我又係到諗曾經紡織業係1960至1980年代好多人嘅鐵飯碗,但係去到而家係直頭冇左,我覺得好悲哀,不過我都明白冇嘢係永恆。」Zoe 特別構想如何令紡織工業有另一種可能性,以及如何讓這些事物給更多人認識。
Zoe 選用的顏色非常活潑。 Zoe 說有記者形容這門工業就好似一個結咁被吞噬一樣,但我覺得結也有可能一解全解,要嘗試過才知道結果。
紡織機器和繩結因為 Zoe 又再一次遇上彼此,今次化身成了一部打結機器,中間扭作一團的繩結象徵甚麼呢?旁邊的繩結又象徵甚麼呢?如果以香港紡織業的歷史為藍本的話,Zoe 也希望大家發揮一下想象力,同時想象一下發展的可能性。

「Re-edit Hong Kong Showcase」Re-edit 香港設計展現
日期:即日起至10月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地點: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 元創方地面廣場
免費入場
*今次同時設運用VR虛擬實境技術製作的虛擬展覽,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各項展品。
網址:https://re-edit.pmq.org.hk/tc/virtual-tour/
撰文:余日一
攝影:陳昶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