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說,我們都喜歡sex;我們喜歡花,就是喜歡sex。因為花就是植物的sexual organ…」相信植物擁強大的生命力兼與人類關係對等,藝術家鄭波站在與蘭花「合作」的新作前,侃侃而談植物所經歷的生死循環。我們身處的這條小徑,是位於嘉道理農場裏的葛先生花園,也是鄭波新作的展場。

他的新作,是一組以蘭花拼成的竹架標語裝置。嘉道理農場的專家,透過特殊培育法所得的種子,令蘭花在竹架上自由盛放:「開花是一個sexual experience。當蘭花的狀態不好,就沒那麼容易播種。與人類狀態不好的時候沒那麼容易懷孕,是一樣的。」人生無常,狀態不好十常八九;鄭波興奮地解釋蘭花擁有如何豐盛的生命力,然而在疫情裏催生的這件創作,最後想做到的,始終是鼓勵人類:「希望周圍多點植物,能令我們在這個比較困難的時候,依然能夠見到生命的狀態。」

「花生」很難
在植物裏,蘭花可說是「人生很難界KOL」:其種子體積為世上最小,不包含如碳水化合物之類的營養儲備;惟有依附在真菌類植物上建立共生關係賴以維生。所以超過七成蘭花品種均附生於樹上,需要花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向上生長和開花。「不過如果能順利扎根,蘭花生存的時間是很長的。回到一至二百年前,我們在香港的森林裏是能看到樹上長有蘭花的。它本就是依附在一些結構上生存。」
「不過因為我們把環境破壞了,現在大概只有在花墟才能看到蘭花了。」

特殊的生態要求,使蘭花生存本就有一定難度。作為擁有世上最多資源的人類,卻肆意揮霍甚至侵門踏戶;除了瘋狂砍伐樹木,非法採集及販運蘭花等行為,更直接對大自然生態鏈構成極大威脅。鄭波參加 2018年泰國喀比雙年展創作時,得知泰國保育團體刻意種植蘭花,以替代森林裏被偷去的花卉。蘭花生命力的不屈韌性,十分吸引鄭波。他與嘉道理農場的的蘭花專家Stephen Gale和其團隊共同研究,在園內實驗室挑選出十多種以無菌種子培育法所種成、而又在這段時間開花的本地蘭花品種,砌成「Life is hard. Why do we make it so easy?」植物標語;置於鄭波現居大嶼山的區內街坊所合作搭建的竹架上,分拆成不同的標語裝置,散落在葛先生花園步徑各處。

浪漫地讓大自然「介入」人類
耳聽蟬鳴鳥叫之餘,又大力嗅着隨微風送來的草青味……總覺得這是讓身上所有感官沉浸於大自然的體驗。他為自己的作品與環境的共振,下了個浪漫的註解:「中國有個概念叫『移步換景』,也就是每走一步都會轉換一次風景。這條步徑本就是一個花園,很多位置都讓人覺得是一個『景』。」裝置創作的介入,就像在自然景觀上加疊另一層人造風景。

邊走邊看,發現標語裝置不但大小不一;而且擺放的位置頗為刁鑽,這邊廂才發現「we」隱身在腰旁的草叢堆裏,那邊廂又見「it」被安插在石澗上。約十分鐘的路程裏,一不留神就會錯過,要湊夠完整句子並不容易。這是鄭波的刻意安排,希望鼓勵觀眾在拼湊句子的過程裏能接觸更多植物。「其實是我走過一圈,認為哪些位置看上去是舒服的就放在那。」從藝術家的美學觸覺出發,簡單如展示作品的角度,鄭波也相信會影響作品與觀眾的連結:「我們在作品下面走過的時候,就會覺得它與我們的關係更為緊密。」

訪問前後分別隨鄭波遊走步徑一次,相隔約45分鐘。有趣的是,即使重回同一位置、觀察同一塊標語裝置,兩次觀賞經驗竟有點點差異:「陽光的照射、溫度的改變、小鳥的停留……我們對同一個景觀的感覺會有差別。」他指着恰巧被雀鳥佇足的「we」標語,輕聲道:「不覺得牠們像在表示是我們的一份子嗎?這不是我們能『做』出來的,因為這裏原本就有很多雀鳥。」最無法刻意營造,卻最有力地體現「大自然就是無常」的細節;對觀眾來說,到底是人類介入大自然,還是大自然介入人類呢?

蘭花不開花 是否仍愛它?
鄭波的選擇,明顯是前者。「與其他會開花的品種一樣,我也曾特別關注蘭花開花的狀態。」以往多採用不會開花的蕨類植物創作,他直言的確沒有能讓人「期待」的元素;到這次與蘭花結伴創作的過程裏,身而為人的鄭波卻得到很多自省的機會:「進行這個創作,當然很希望能開花。對它有期望,彷彿想控制它的狀態。」同事送上一席話,提醒了鄭波:「『如果蘭花不開花,我們是否就不再愛它?』對啊,植物狀態改變、開花不開花,其實是很自然的事。」

他想起2019年在油街實現創作的巨型標語裝置,當時的創作媒介是草地,於春夏間展出,所面對的多變天氣較現在更難掌握。下個雨、刮個風,作品很容易就會被大自然帶走:「這次我不再苦惱於『作品變了,所以我們要怎樣應對…』因為一開始就知道,植物的生長狀態一定是多變的。」抱着順其自然的創作心態面對自己的作品,不再介懷蘭花在竹架上長成甚麼模樣,鄭波直言在做的是「有生命」的作品。尊重變化,因為這就是大自然令人着魔的生命力。

城市人有選擇
「不過香港的廣告實在太多了,滋養了城市人的慾望和貪念。平常要我們選擇的話,大概都是會到商場消費。」如果說香港是個令人麻木的大商場,鄭波就是決定要把廣告牌標誌的消費主義帶進大自然:「又或是說,這是協助大自然散播propaganda的行為。」他說。
鄭波認為疫情彷彿是讓選擇出現的催化劑。因為城市人終於醒覺,原來我們是可以選擇到户外走走的:「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人的問題,是system的問題。」作為非原生港人,鄭波同樣感受到這城市逼人的節奏:「我常想,如果香港這個地方能平等一點,大家不用忙着以工作維持生活,是否有條件種花、踏踏青… 」

「… 甚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願城裏人懷抱如蘭花般的韌性,在逆境裏開花。
鄭波《生命如此艱難,何必搞得這麽簡單?》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1.4.25(日)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展期或有所更改。請留意網頁的最新公布。)
場地: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葛先生花園及藝舍
展覽詳情:www.newartspower.hk/event/life-is-hard-why-do-we-make-it-easy/
參觀人士須持有效門票入場,收費詳情請參閱該園網頁。
攝影:陳昶達、熊天賜
剪接:陳昶達
撰文: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