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接觸刀劍文化或許只通過武俠小說,腦海裏只有金庸筆下描繪的屠龍刀光和倚天劍影,故看待中國武術的時候,存在太多幻想、太脫離真實,思維與古代真正的劍道存有距離。」—— 趙式慶

早前文化者訪過文人董橋,他有一言最精警:「看畫、看字可以訓練一個人抽離一點、高貴一點,讓你不至於太賤。」看字畫可以提升人格,學武術一樣可以。「我們說的武術不單是打的套路,某一個門派、學術的體系。武術是一種昇華,透過武術可以提高你的人格,變成一種修練。」從事嶺南武藝文化研究、本身也是學武之人的策展人趙式慶說。

從事嶺南武藝文化研究、本身也是學武之人的策展人趙式慶

大館正舉行古代刀劍展「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逾50件展品包括器皿、刀劍和譜籍,跨越東西兩大文明古國、進行3,500年的文化對話。策展人趙式慶用包容和整體的角度呈現兩國武術文化,「若然我們單獨去看一樣的事物,為何有越王勾踐劍或者馬氏通備的雙手刀法,但缺乏了整體宏觀的角度的話,是看不清楚的。」而武亦不能單獨存在,必須服務於信武仁勇的「劍道」和尚武精神,也是展覽的核心。

復原中國武術的關鍵:實而不華

「中國的武術作為一個活態的文化,在現今當下依然很流行﹐世界各地都有人研究中國武術,表面上我們是很蓬勃、很燦爛、很有生機的文化。」趙式慶似乎話中有話。

展覽以多角度介紹中國和意大利從古到今的刀劍及武士傳統,如起源、發展和轉變等(圖片由大館提供)

的確,中國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坊間有言:「古今多少事,刀光劍影中。」中國自諸侯割據、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到各領風騷的封建王朝興替,刀劍從來都是重要的軍事符號,也體現了古人的審美情操和民族精神。

譬如其中一把屬清代早期較為罕見的戚家刀,是趙式慶的私人珍藏,更由著名刀劍修復專家 Philip Tom 仔細打磨並重新裝上刀柄。由於當時倭寇海盜在中國沿海大行其道,令中國刀劍設計以及技術發展備受日本影響,參照了照日本刀的基本形製,然後設計出這款腰刀,是兩地文化交融的鐵證。

清朝早期(17 世紀) 明朝將領戚繼光參照日本刀的 基本形製,並為其部隊設計了此款腰刀,故這種類型的刀一般被稱為「戚家刀」。(圖片由大館提供)

除了刀劍,中國也有多不勝數的武術典著。「中國在漢代和春秋戰國的時候,武術的文化包括整個文獻體系都非常成熟。」說罷,趙式慶即一語戳破美夢,慨歎即使中國擁有如斯深厚的武術文化底蘊,但實際上真正了解的人甚少;加上近代中國影視文化發展迅速,大家看中國武術的時候,太多的幻想、太脫離真實。的確,大家接觸刀劍文化或許只通過武俠小說,腦海裏只有金庸筆下描繪屠龍刀的刀光和倚天劍的劍影,思維與古代真正的劍道存有距離。

當代復興「文藝復興意大利古典武藝」的第一人及展覽共同策展人Roberto Gotti

反觀意大利,雖然其武術文化不及中國聞名,但他們的文獻和物質文化的基礎相當豐富,刀劍、譜籍到文獻琳瑯滿目,片地都是歷史瑰寶。趙式慶說:「最近30年,我的朋友Roberto Gotti開始復原意大利500年前的武術,他們所謂的歐洲歷史武技(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的重建在近年來是非常成功。」 展覽中就展出了Achille Marozzo 的《Opera Nova》,這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武藝的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古籍,呈現了包含雙手劍、單劍、雙劍、劍和匕首,以至徒手武藝等的全面武藝系統。這個系統經由 Roberto Gotti 大師超過 25 年的詳細研究得以重新恢復。

以新媒體演活古籍 用攝影連繫古今

展覽特別找來新媒體應用專家、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邵志飛為展覽設計新媒體互動裝置,希望演活武術古籍。

觀眾可透過由邵志飛教授和 Sarah Kenderdine 教授所設計的互動媒體裝置 Linear Navigator 觀看《Opera Nova》的精彩節錄。
(圖片由大館提供)

趙式慶說:「武文化原本就是活態的,由其是中國的傳統武術有很多概念,譬如陰陽、剛柔、開合;意大利也有自己的動態原則,幾百年前已經形成,透過新媒體就可以將歷史和動態結合呈現。」譬如今次觀眾可以用Linear Navigator 觀看《Opera Nova》的精彩節錄,也可以透過動畫細味典籍所記載的招式。

《Opera Nova》動畫(圖片由大館提供)

是次展覽除了陳列一系列刀劍和譜籍,亦找來現代攝影師朱德華,他走訪了意大利具500年歷史的鑄劍廠,又到中國龍泉,在兩地拜訪鑄劍師和劍道師,為他們留影。

現代攝影師朱德華

問到朱德華如何構思作品,他表示希望串連古今,帶出代代傳承的意象。「書籍和鑄劍之地在劍道文化中是重要的事物,譬如Roberto這張,我將他和舉足輕重的典籍《Opea Nova》結合,希望可以營出一種古今的對話。」

除此之外,朱德華也為趙式慶耍《劍經》拍特寫,採用多重曝光的技術展現了《劍經》的動態美,他還笑言作品猶如大鵬展翅般氣勢磅礡

「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

日期:即日至 4月4日
時間:11am-8pm
地點:中環大館01座複式展室及14座地下
免費入場

撰文:陳昶達
攝影:陳昶達、熊天賜
剪接: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