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身當今疫時代,一向以現場實體作爲一個載體與展演空間的劇場人都紛紛移民至網上,嘗試透過不同方式,以全新的面向將創作向觀眾呈現。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再聯同The Culturist 文化者合辦網上講座,這次以「藝術D.講座系列:劇場扭計骰」為主題,請來《第四夜》統籌及導演 黃珏基 (Rocky Wong)、遊戲顧問 彭子傑 (Gabriel Pang);《轉念之間》策劃、導演及編劇 陳家蔚 (Kiwi Chan);《我唔係機械人》聯合創作總監及音響設計 岑宗達 (Victor Sham) 及聯合創作總監及錄像設計 陳鈞至 (Samuel Chan) 進行分享。三組創作團隊均獲Arts Go Digital計劃支持,在疫下創作出別樹一格的劇場作品。直播期間將開放觀眾提問環節,歡迎踴躍參與交流。
「藝術D.講座系列:劇場扭計骰」
日期: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 5 時至6 時
觀看地點:「The Culturist 文化者」 和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Facebook專頁同步直播
講者介紹:
黃珏基 Rocky Wong - 《第四夜》統籌及導演
黃珏基為劇場導演、演員及製作人。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電影電視系(2006)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榮譽學士)(2012),主修表演。現為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助理藝術總監,曾多次參演鄧導演執導的作品,包括《泰特斯》、《泰特斯2.0》、《馬克白》及《死人的手機》。吸收多年的本地和外國巡演經驗,黃氏開始研究以身體出發的表演美學,並積極於戲劇創作中實踐。黃氏亦具備豐富的戲劇教育經驗,現任PTI專業形體戲劇青年訓練課程的常規導師。

彭子傑 Gabriel Pang -《第四夜》遊戲顧問
彭子傑於香港遊戲及漫畫行業擁有超過 26 年經驗,是香港電腦遊戲軟件開發的先驅者。自1999年成立遊戲研發公司火狗電腦娛樂有限公司 (火狗工房)以來,帶領團隊成功開發出眾多受歡迎產品。彭氏作品包括得獎遊戲系列《愛神餐館》、《緋雪千夜》、《Tiara Concerto》及《星界之梯 Astral Stairways》等。其中《愛神餐館》系列於2001年推出以來在香港、台灣及日本合共售出超過十萬套。

陳家蔚 Kiwi Chan -《轉念之間》策劃/導演/編劇
陳家蔚於201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現為自由身藝術文化項目製作人及創作人,涉足實驗劇場、舞踏創作及多媒體劇場。喜歡透過創作探索形體之中的可能與不可能,舞踏及接觸即興從2012年起成為其創作的主軸。作品的核心是關於蛻變,透過肢體的律動去帶動感知。2018年創立工作室Kiwi & Zenzero Studio,並於2021年成立非牟利藝術團體「一與異作邦」,主力策劃及製作文化藝術相關項目。


岑宗達 Victor Sham - 《我唔係機械人》聯合創作總監及音響設計
岑宗達現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修讀碩士學位,主修聲音研究與藝術。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設計學系,主修音響設計。岑氏現為自由身劇場工作者,與不同本地劇團、舞蹈藝術家、媒體藝術家及藝術節合作;恆常合作伙伴為前進進戲劇工作坊、orleanlaiproject及天台製作等。2018年,岑氏為天台製作的《復仇變奏曲》擔任音響設計及現場樂師,作品於「第十一屆香港小劇場獎」中榮獲最佳舞台美學設計。
岑氏為本地實驗藝團Inspire Workshop的創立成員之一。2009年起為《二十仍在》、《二十然後》及《二十常在》,《愛比資本更冷 Deconstructed》,《觸怒你:劇場裡的不可能》及《姐姐》擔任音響設計。

陳鈞至 Samuel Chan - 《我唔係機械人》聯合創作總監及錄像設計
耶魯戲劇學院藝術碩士,主修設計。留美期間憑《第十二夜》獲康乃狄克州評論人獎傑出燈光設計提名。陳氏憑《審美與人的自由》入圍「第26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比賽」媒體藝術組。曾參與光州亞洲文化中心及德國多特蒙德劇院的藝術家駐留計劃。

陳國慧 Bernice Chan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
陳國慧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策劃超過五十個本地和國際藝評項目。2003年至今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戲劇界別),2010年至今擔任台灣《表演藝術》雜誌海外特約撰述;目前是「香港舞台劇獎」、「香港小劇場獎」及「IATC (HK) 劇評人獎」評審,並同時是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與博物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