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趕展館路上,赫然被某個巨大空間一整片血紅強烈吸引。推門而入,只感四面八方被血紅所暗示的暴力包圍。儼如染血的白襯衣高掛,正中央卻是一個放有金綢與聖杯的祭壇,令人聯想到某種活人祭品儀式。一望而知那是維也納行動主義殿堂藝術家 Hermann Nitsch 的風格。

但他不是在 4 月 18 日已經離世了嗎?心想展覽可能是悼念活動,但藝術家仙遊才不過數日,應不可能策劃如此大型的展覽。詢問現場人員,才知原來展覽早安排在 19 日開幕,開幕前一天才得知藝術家的死訊。天意弄人,藝術家自己設的祭壇,如今竟成紀念他的場所。

以 83 歲高齡逝世的奧地利藝術家 Hermann Nitsch,是維也納行動派 (Viennese Actionism) 創辦人之一,與 Allan Kaprow 與 Joseph Beuys 等人同被視為行為藝術先鋒。他在求學時代迷上宗教藝術,遂於 1950 年代開始創作《縱慾神秘戲劇 (Orgien Mysterien Theater)》系列作品,畢生舉辦超過百場,將宰殺、獻祭、酷刑等元素融入劇場,大量運用鮮血、動物屍體等做道具,Cult 味極濃。

儘管這些血肉並非由他落刀,而是購自屠夫,但其行為仍引起動保人士以至一般人的攻擊,Hermann Nitsch 更因此三度入獄。2017 年,Hermann Nitsch 就因其作品《150.Action》大量運用牛血、牛屍(由演員徒手掰開),引來激烈示威,超過 2,000 人要求取消表演。

「我們指責這種以藝術的名義去屠殺動物的行為。」

然而藝術家認為,紅色液體(無論是紅色顏料,抑或紅鮮血)四濺的畫面,能夠給予觀眾強烈的衝擊,進而反思自身存在。受尼采與叔本華等哲學家影響的他,認為人類必須清醒地直面自己的生存狀態。

「你問我藝術能否拯救世人?當然可以。藝術救人,令人不致那麼溫溫吞吞。」藝術家在 2018 年說。那是他死亡 4 年前。

撰文、攝影:文化者特約記者 賈雅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