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非遺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應用在當下社會的各種挑戰?振興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撫平脆弱的心靈?這不只是香港,亦是亞洲以及全球尋找已久的良方。」

——香港藝術家林嵐

吹糖、剪紙、紮作、廣彩,種種現在被稱作「非遺」的技藝,都盛載着社會的共同記憶與情懷。傳統技藝之所以失傳,並不代表它們缺乏意義,可能僅是失去接觸大眾的途徑。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的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是嶺南大學(LU)和香港藝術學院(香港藝術中心附屬機構)合辦為期四年半的合作計劃,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平台及多角度去了解「非遺」。

要推廣傳統工藝,少不了研究、教育及活化三大元素。為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此計劃連繫了傳統工藝大師及當代藝術家,每年,參與計劃的藝術家們會跟隨非遺大師學習傳統技藝,掌握相關技藝後,再將當中的概念融入當代藝術,繼而傳給中學生。在傳授工藝技術的同時,不同年紀、背景、興趣的創作者跨界合作,為非遺傳統工藝帶來多一層的意義,讓它們得以轉型與改造形象。

由非遺大師、當代藝術家、中學生及成人學員創作的藝術作品,成為了計劃的成果。過去三年,主辦機構每年以不同的 「非遺」 項目作展:第一年為紮作、長衫及剪紙製作技藝;次年以吹糖、麵塑和木傢俱製作為題,去年則以廣彩、白鐵器具及蒸籠製作技藝作為展覽的主題。展覽分別於三棟屋博物館、銅鑼灣希慎廣場、白沙道及霎東街,以及K11購物藝術館藝術空間舉行,備受好評。

來到今年,周年展覽將分成兩部分,作為四年計劃的回顧展。首部分為7月6日至8月28日,在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展示不同非遺技藝師傅、當代藝術家及非遺學員的作品,到了第二部分,則會在張靜蘭實驗畫廊,展示部分參與中學生的獨特作品。

《第四屆「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8月28日(星期日)
時間:早上9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G/F – 4/F賽馬會展廊
費用:免費入場

日期:即日起至8月28日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6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3/F 張靜蘭實驗畫廊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http://ichplus.org.hk/en/programme/annual-showcases

林嵐專訪重溫:https://wp.me/p9oTr7-7i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