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純粹就在於 ── 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拿起畫筆,只要畫出令自己愉悅的作品,就是最成功的藝術。

民間藝術家兼西貢客家人「花婆婆」,自80歲才展開其畫家生涯,但不曾學畫的她卻自學成才,以鮮花作為具標誌性的主題,把牆壁、平底鑊、摺櫈、結他等平平無奇的日常物品化為畫布,以鮮艷色彩和童趣筆觸,繪出一個個斑斕的藝術世界,並視繪畫為退休後的第二事業。

由賣花到畫花

花婆婆與花的緣分早於年輕時已結下。曾在旺角花墟賣花養活家人的她,看遍奼紫嫣紅,依然惜花愛花,更直言自己一支花也未曾扔過。退休後,花婆婆以獨到的觀察畫下花瓣紋理,就是為了感謝當年賣花給她帶來的一切。這些極具個人風格的繽紛花簇,繪畫在各種生活用品之上,當中有些物品像行李箱、塑膠鴨等,甚至是遭人棄於垃圾站後得到花婆婆拾回,才被重新賦以新鮮的色彩與觀感。

從小就一直渴望畫畫的花婆婆,因為生活困難,常要身兼多份工作,包括三行、金工,造成了她以油漆畫畫的習慣。直到現在,由於花婆婆常在牆壁等戶外空間作畫,為免掉色,亦捨棄傳統的水彩和油彩等顏料,選用油漆來繪畫。然而她的畫功絲毫不馬虎,無論是花、人或動物,花婆婆都從用色、構圖和形態上思考如何令筆下的風景顯得更為生動。

花婆婆的藝術事業

年逾90,花婆婆以藝術家的身份進駐畫廊,以「與花共舞」為題在上環舉辦個展。無論何種花卉 ── 野玫瑰、洋紫荊、牡丹、白菊花以至花婆婆特別鍾愛的富貴花等,都分別捕捉了不一樣的形態與特色。而且為了配合新年喜慶,30多幅畫作當中除了有各式花束之外,還有鳥獸與招財貓,四溢的色彩伴隨着縈繞展覽場地的賀年音樂,充滿濃厚的新年氣氛。

展覽中還展出了花婆婆較難得的人物之作,策展人透露,畫中美少年來自花婆婆近年在電視或街上看到的「小鮮肉」,不由得也把他們入畫, 將生活與藝術融合。這些充斥牆壁、路牌與各種用品的畫作,兼以花婆婆無師自通的獨特畫風,重複繪上相同的事物,更為她帶來了「香港版草間彌生」和「女版曾灶財」的稱譽。

這些既熟悉又新奇的畫作,令花婆婆成為最貼地的藝術家。無論對於鮮花還是藝術,花婆婆始終展現出一種純粹,借由畫作為花傳遞情書,也令我們在觀看畫中色彩的過程間,彷彿感受到一種由衷而簡單的喜悅和祝福。

花婆婆「與花共舞」個人作品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月12日 (逢星期一休館)
開放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香港上環新街13號A地下)

撰文、攝影:鄭思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