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畫的不是胖子,而是想表達一種體積帶來的美感與塑性,一種極致的『圓』美。」—— Fernando Botero

以「肥萌」畫作和雕塑聞名於世,被譽為當代最重要在世藝術家之一的Fernando Botero 昨日(9月15日)於摩納哥離世,享年91歲。哥倫比亞總統Gustavo Petro在社交媒體證實了他的死訊。

Botero作品以渾圓的形體和直觀的色彩造型獨樹一幟,其風格甚至被專稱為「博特羅風格」(Boterismo),這位哥倫比亞藝術家也因此被譽為21世紀最受讚譽和成功的拉丁美洲藝術家,作品一直廣泛頻繁地在世界各地展出。半世紀職涯中,他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多產也最標誌性的藝術家之一,作品也反映了他故鄉哥倫比亞那多元傳統與復雜歷史。

1932年出生於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的Botero,擁有意大利血統。四歲時父親離世,由母親撫養長大。1951年移居首都波哥大,1952年在繪畫比賽中獲得獎金,前往西班牙皇家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深造。

1955年回到波哥大,他開始創造肥胖的藝術風格畫作,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造雕塑作品。他一方面參考並二創歐洲傳統藝術流派風格(包括文藝復興、巴洛克藝術和現實主義),表現拉丁美洲藝術與歐洲藝術之間的關聯和繼承;另一方面以形體飽滿的誇張表現故意加強了拉丁美洲的發展方向和獨立面貌,並成功地奠定哥倫比亞民族當代藝術的基礎要素。

他一生都在畫不同的「胖侶」,胖女人、胖男人、胖馬、胖水果、胖水果刀、胖汽車、胖胖的蒙羅麗莎、亞當、夏娃甚至釘十字架的耶穌,統統都是加加大碼。有說原他小時候特喜歡看馬戲,可父母給的零花錢只夠買最後一排座位的票,所以表演時只有大象 、老虎 、猩猩等又大又胖的動物表演時他才能看清楚,令他小時候已夢想著能擁有把物體膨脹起來的超能力。

81歲時Botero曾接受訪問,強調他並不是「迷戀」胖女人,更指愛過的三位女士都很瘦(像他的希臘藝術家妻子Sophia Vari,體重就只有55公斤)。他解釋指作品中主體的龐大不是胖,而是「有體積」,「我對體積有興趣,那種肉慾的形式。如果我要畫一個女人,一個男人,一條狗或一匹馬,我總是用體積的想法來作畫,這並非我對肥胖的女人有所迷戀。」

2000年,他向波哥大博物館捐贈了123件自己的作品和85件私人藏品,其中包括Marc Chagall、畢卡索、Robert Rauschenberg及其他法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

「博特羅在中國」個展於北京和上海展出後,第三站2016年來到香港。「博特羅在香港」首次展出9 件他的大型雕塑作品,Botero的裸體女性、躺臥的人物或動物,都象徽了他對體態和藝術歷史上的雕塑文化傳統探究。2021年香港畫廊Ora-Ora也曾於大館舉辦一場大型個展,展出懸掛於Botero家宅的幾幅油畫作品。

2018年,導演Don Millar拍了一齣紀錄片《肥嘟嘟藝術大師:博特羅》(Botero),電影訪問 Botero及家人,罕有地邀得大師親述「肥嘟嘟」風格的源起,細訴人生高低起跌,讓觀眾飽覽他的重要傑作和從未曝光的早期畫作。

Botero創造圓滿,並不等於他一生就圓滿。1970年代,他與第二任妻子育有的5歲兒子曾在一場車禍中喪生。他的另一兒子Fernando Botero Zea曾在哥倫比亞擔任政治家,並升至國防部長,卻在一宗貪污醜聞中被判入獄30個月。

撰文:馬如風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 The Culturist 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