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好幾位香港導演都向串流市場發展,陳可辛公布了建立泛亞洲製作公司,曾國祥在《少年的你》(2019)票房大賣後,幾年不見,其實也在創作原創串流作品,但第一部由他執導搶閘在 Netflix 上架的並非他原創作品,卻是大製作:全劇八集的《三體》。由劉慈欣撰寫原作小說,得過科幻星雲獎的《三體》,Netlfix 版由《權力遊戲》製作人 D&D(David Benioff and D.B.Weiss)監製。他們製作非常認真,因為首兩集的故事背景大多在中國,要找華裔導演負責,結果找上了曾國祥。

《三體》的故事背景始於文化大革命,這在中國是敏感題材,BBC 形容《三體》是’unfilmable’ Chinese sci-fi novel(不可以拍的科幻小說)。大陸曾拍過電視版,只隱晦地交代了故事的歷史背景。然而,它對整個故事開端,即女主角葉文潔下了重大決定是至關重要的。負責執導首兩集的曾國祥(Derek)說:「《三體》是一面鏡。」

三體
香港導演 曾國祥

選角、修改劇本

「2021 年年頭有天,我收到一個電話,我在美國有一個 Agent,他很急打來,說有一個大 Project,一定要找我談。他說 David 和 Dan 已購得《三體》版權,他們想見我。」Derek 感到對方聲音中的興奮,經紀公司問他可知道《三體》這本小說?他安排了三人在 Zoom 見面,分享《三體》看法,「大家好啱傾。談完他把第一集的劇本發給我,我讀完大家再在 Zoom 上多談一次,他們想聽我的看法。這次談完不久,很快就說好(確認由我執導頭兩集)。」事情進展順利得難以想像,Derek 知道二人一定找過很多導演,但見過幾人自己不得而知,「我沒有問啊,太尷尬了。」之後他再見了 Netflix 高層,這已是走程序,一切都確認了。

Derek 執導《三體》頭兩集,他表示拍這兩集(每集約一小時)的前期工作時間,比他平常拍一部電影更長,「我在 2021 年年中到達倫敦,籌備半年,再拍半年,一次過連拍兩集,這比拍電影時間更長。」

「我開始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給予意見。雖然我參與時已有完整劇本,但他們還在修改,我看了再添加潤飾,或修改對白。」剛出來的劇本都是全英文撰寫,然後再找中文編劇翻譯成中文,但直譯後的語意上可能不太自然,「特別是這兩集有大量普通話對白,這方面他們很依賴我。」他的另一工作就是選角(Casting),「他們很想我給多一點 Input。因為無論在香港也好、台灣也好、外地也好,我們需要找亞洲演員演葉文潔等多個角色。」選角的工作很繁重,他形容它算是海選,「我們不斷地在不同的地方找演員,香港找過,台灣找過,大陸當然是重點。找了很久。」

Netflix 劇集製作的選角,是先透過各國的選角總監(Casting Director)表達要求,除了角色年齡、外型,演技要好,幾位主角還需要懂英語。團隊最後決定,把簡單的對白寄出,要參選者自己錄下寄來。結果選上的大都是新演員,其中演頭兩集重要角色葉文潔的演員是台灣出生,曾在中國生活,拍攝時在美國讀書的 Zine Tseng,她在上此前只拍過兩部短片,「其實我們不需要明星來演。 Zine 正在大學讀導演系,想成為專業演員。第一次 Casting,我們只給參與的演員一些對白,但角色名字都改了,而且沒有情節,由他們來演並錄下再給我們看。我們一看,就覺得這女孩有點特別,於是再試第二次,當時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大家就透過 Zoom 坐下來談,再跟她試戲。她試了不同版本,不同的東西,整個過程錄影下來,再給 Show Runner 看。當時我們在想是不是還有其他選擇,後來就真的覺得不,她真的最好。」Derek 說,Zine 的特別之處是她眼裡有一團火,藏着一股憤怒,十分適合葉文潔。

三體
3 Body Problem. Zine Tseng as Young Ye Wenjie in episode 102 of 3 Body Problem. Cr. Ed Miller/Netflix © 2024

文革與宇宙森林法則

談到葉文潔,必須講解一下《三體》的劇情和當中文革的故事背景。劇集中故事由六十年代文革爆發後開始講起,葉文潔是當時在中國主修天體物理學的研究生,她目睹作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的父親葉哲泰,被紅衛兵批鬥狠狠打死。葉文潔因而成了黑五類,但由於她的專業知識及機緣下,讓她加入了一個國家秘密機構,這個名為「紅岸工程」的絕密計劃,目的是要探索外星人是否存在。葉進入基地後,偶然發現了太陽的增益反射,可與外星聯繫,她試了一陣子,竟然有回響。她思前想後,最後決定按下改變人類命運的按鈕,向外太空發射地球訊息的電波,從此外星人「三體人」收到,開始了與地球聯繫。

小小劇透:劉慈欣整部《三體》小說系列的概念是建基在「宇宙森林法則」之上。所謂「宇宙森林法則」,就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竭盡全力隱匿自己的蹤跡,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迅速被他人消滅。」因此在故事裡面,向外太空發射訊息是會招來全族滅亡(這與霍金的說法一樣)。葉文潔也清楚此事,她之所以下了死心去按那按鈕,是因為她經歷了文革,見盡人性黑暗,萬念俱灰下,對人類已不存希望。中國影視版的《三體》不能提文革,但其實要說這故事,就不能不提它的文革背景。

「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難去理解葉文潔,我很容易投入這個角色。如果我是葉文潔,我經歷過那些事,我都會對人類沒有信心,完全覺得人類不能自救,這個文明沒有將來。」他說:「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我很感恩,但如果我經歷了葉文潔經歷的事情,我一定會好像她那樣,甚至乎更加壞。」

曾國祥拍的文革迫真寫實,演員演出投入,當中有一位演的紅衛兵的一個小演員,批鬥別人時特別狠辣,面貌猙獰,令人畏懼,「你說的那個演員很有靈性,她演來那種『沒有底線』,十分厲害。第二集完結前她再出現,面上那種怨毒是她演出來的,她很了解那場戲,要藉着角色去表達甚麼。這場戲其實是一個總結,它令葉文潔最後做出那個決定,推動她去按下那個按鈕。」Derek 表示,結尾這場重逢戲大家排了、試了多次,他自己也很喜歡。

三體
3 Body Problem. Episode 101 of 3 Body Problem. Cr. Courtesy of Netflix © 2023

「批鬥」的中國學生

問他怎了解《三體》這故事?Derek 說:「它固然是一個科幻小說,但是對我來說它更加是中國近代歷史, 很有中國特色的一面鏡,反映現在我們發生的很多事情。對我來說,《三體》最厲害的是它很廣闊,不只是世界觀,其實是宇宙觀。我感到最震撼的是劉慈欣有這麼廣闊的想像空間,他想到的不只是地球,還有銀河系,很多光年後整個宇宙的多次元性問題。」

Derek 拍商業片,當中好幾部是文藝類型。《三體》是個科幻故事,但他清楚自己的責任不是來拍科幻劇,他要拍的是大時代的悲劇,他鏡頭是要讓大家代入主角,與葉文潔有所共情:「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是要處理葉文潔的故事。我要做的是讓觀眾會同情這個人,跟她一同經歷一切之後,為何會做這決定。如果觀眾是她,你也會按下這按鈕。」

他喜歡歷史,尤其是近代史,「我看很多近代史的書,從小就覺得近代史對很有趣。知道要拍這個Project之後,重新翻看了很多書,我又重看了很多八、九十年代,很多中國導演拍關於文革的戲,很多都很出色,例如《霸王別姬》和《芙蓉鎮》。」Derek 說,他從小已從大人口中聽過很多文革的故事,「婆婆是上海人,她有很多上海姊妹, 有些在文革的時候才來港,所以我從小到大都會聽到他們講當時中國發生的事情。所以,這段歷史對我來說不是遙遠的。」

《三體》絕大部份都在倫敦的片廠拍攝,而文革的批鬥部份因為是外景,則在片廠的室外拍攝,再配以特技背景,效果迫真。同樣迫真還有批鬥的群眾,人人七情上面,十分投入。Derek 說群眾演員其實都是身在英國的華人學生,他笑:「我跟那班內地的學生談過,他們很清楚當年發生過甚麼事。當天他們拍得很開心,會很興奮的走過來說:『導演,很感謝你!』」他解釋,學生們開心的原因,一是大家同意這本小說在華文創作裡面很重要。而且它能被外國著名創作團隊改編,當中一個導演是華人,而自己能參與在影視化的過程之中,自然興奮難忘。

三體
3 Body Problem. Jess Hong as Jin Cheng in episode 101 of 3 Body Problem. Cr. Ed Miller/Netflix © 2024

串流是否一個出路?

近幾年,其實曾國祥一直在籌拍串流劇集。串流是否香港導演其中一個出路?「絕對是。去年電影發展基金有一個「串流平台內容開發計劃」,是給業內人士申請發展串流劇的資金,很多人申請了,我們也提了兩個項目,正在等待結果。」此計劃收到 50 份合資格的申請,十個入圍作品,可獲 60-120 萬劇本開發費,在第二階段編寫製作計劃書及串流劇集劇本,到第三階段的團隊可獲資助 450 萬,以製作首集或首兩集作品。

《三體》的經驗,讓他學到了甚麼?「怎樣去找到一個很好的班底,找到好的導演來幫忙,每人處理自己專長的一集,這是一個很好可以學習及借鏡的事。這次我在 David 和 Dan 身上學到他們做事的方法。」他籌備的串流劇集之中,有自己當導演,也有當監製,也就是西方 Show Runner 的角色,「我想試一下這模式,找導演回來幫忙,我很想實驗一下。」

他坦言,近幾年在探索串流路,會遇到一些障礙,例如目前要在串流平台賣香港的故事,對方多不感到興趣,「如果你很執着的說,我一定要拍一個香港故事,其實很難。所以我們希望先做了一些跨地域的故事,無論故事在日本發生的也好、香港、內地也好,它都不是純粹一個本地香港故事。如果可以吸引美國的串流平台,大家合作,有較多全球的觀眾去看,這件事就成功了。再慢慢走第二步、第三步,回來做很本土的故事。」他解釋,不論那個串流平台,它們都是跨國企業,公司分不同地區(Region),「管華語區的總部在台灣,會較傾重台灣的項目,香港的 Project,它目前都沒 Greenlight 過一個。韓國目前最厲害了,它在韓國本土有自己一個總部,日本也有一個,而美國總部則管理國際的。你有上有個 Project,要懂衡量,究竟我針對哪個市場?我應該拿去哪一間 Netflix?要花時間熟習了串流平台怎樣操作。」

問 Derek 目前香港影視人卡在那裡?他說:「我覺得語言是一個。 以前黃金年代,日本、台灣、星馬,甚至歐洲、美國,都想看你香港的東西,但現在因為這些地區自己的影視業都很成熟了,它不需要你香港題材。我覺得更加大的責任了,是怎樣確保我們現在想說的香港故事別人會想看,而不只是拍給我們自己看,這是一個很本質上很不同的一件事。我沒有一個解決方案,但是我覺得這是在製作時的重要考量。」

正在發展串流劇集,他沒有放下電影,採訪時他差不多確定會在年底到美國拍一部電影,細節容後公布。

撰文、攝影:何兆彬
部份相片來自Netflix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文化者 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