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攝影大師張照堂去世,享年81歲。

張照堂創作的領域,橫跨電視、電影、紀錄片等,他曾獲頒台灣行政院文化獎,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等。不論是攝影或電影界,張照堂被譽為藝術先鋒,地位崇高。

張照堂1943年生於台北板橋,畢業於台灣大學木土系,他曾任中視新聞部攝影編導、公視籌委會企劃製作。他生於富裕家庭,家裡七個孩子,他排第五,國中三年級時借了哥哥的120相機,開始墮入攝影深淵。他曾說因為家裡希望他學醫,但自己天生反叛,父親十分反對他想當攝影家,結果他進了土木工程系也沒有好好學習,常跑去搞攝影、文學等創作,張照堂22歲就開第一個攝影展。畢業後,他做過一年廣告攝影,就去了電視台當攝影師和剪接,後來當編導,開始不斷的拍紀錄片。1976年,他拍攝中視《六十分鐘》走訪台灣各地; 1980年,他以《古厝》與《王船祭典》兩部紀錄片,分別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與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因為常攜着攝影機,他工作時拍下一張張佳作。他最喜歡的始終是攝影,而且是紀實攝影。

張照堂的紀實攝影強調想像力,他最著名的一幅作品是張自拍照,漆黑的影子投在牆上,卻獨欠了人頭。他不喜歡數碼攝影,認為數碼攝影一早知道了會拍到甚麼,是抹殺了想像力。

張照堂與電影界關係也很密切,1974年,唐書璇找他替《再見中國》掌鏡。及後他再替《殺夫》(1984)、邱剛健《唐朝綺麗男》(1985)擔任攝影師,他曾說,接這些工作,是因為它可以讓自己去不同的地方,用閒餘的時間拍照片!

他拍攝的紀錄片不少,其中「大甲媽祖回娘家」、「剎那間容顏」、「王船祭典」、「映象之旅」等系列影片,被譽為台灣實驗片與紀錄片的經典,他也曾憑《古厝》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紀錄片攝影。1980年,他以《古厝》與《王船祭典》兩部紀錄片,分別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與金鐘獎佳攝影與剪接獎。

2018年,張照堂曾應光華文化中心邀請來港,舉辦《歲月之旅》張照堂攝影展,策展人是台灣著名攝影師沈昭良。香港M+博物館收藏了26件張照堂作品,現正舉辦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黑白──攝影敘事」展覽,也有展出其名作。

延伸閱讀:

紀實攝影大師張照堂 歲月就是一張一張的照片【文化者‧專訪】

訪問短片:

撰文:HSB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文化者 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