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嶺南派始祖居廉在扇面上,以撞水撞粉法畫獵犬捉野兔的景象。
今年歲次戊戌,是中國的狗年。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被馴化的動物,也是定居農業出現前唯一被馴化的物種,故可謂:「狗是人類的第一位朋友」。在中國歷史中,狗既用於守家、狩獵,也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人、供人玩賞。文學和藝術裡也有不少與狗相關的典故和作品。
中文大學文物館正在舉行狗類文物展覽,展出包括自戰國迄現代的十餘件書畫和器物,包括嶺南派始祖居廉所畫的獵犬捉野兔、廣東石灣窯素胎獅子狗、畫家歐豪年的水墨狗狗、豐子愷以狗說世情,讓大家從多角度認識狗在中國文化中的意涵。
東漢牽犬圖畫像於1940年拓的石拓本,原作品於四川樂山市柿子灣崖墓出土。
豐子愷最能用畫筆繪出世情,例如把閩南傳說《義狗救豬》入畫,表達有時狗比人有人性,多諷刺。
20世紀早期的廣東石灣窯作品素胎獅子狗,霍津款。
畫家歐豪年去年的作品《黃犬》,是中大文物館最新入藏。
這犬筆筒是徐天梅作品,有釋文:「犬喜人師迎野路,南州天梅寫於珠山。」
展覽還有不少清朝的犬種鼻煙壺展出。
狗狗也啟發了不少西方藝術品,包括這個清朝的刻希臘神話故事圖螺鈿盒。
三友圖鼻煙壺創作於清朝光緒年期,是誦先芬室藏品。
《戊戌說狗》狗文物展
日期:即日至3月11日
地點:中文大學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