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晞乾說,因為研究張愛玲、開始對她有立體的理解、懂得她,自然可以用「張愛玲式」(à la Eileen) 轉用她的角度來看世情。」二人率先從祖師奶奶的筆跡,分析她的為人,並公開了張愛玲的三個秘密。

1)張愛玲最愛吃什麼?
首先要從1990年的《愛憎表》說起,馮晞乾形容,《愛憎表》是張愛玲老來追憶逝水年華的替代品,可惜沒有寫完1937年的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鳯藻》為35位畢業生做調查,17歲的高中生張愛 玲填過這個調查欄。1990年,張愛玲為了解釋這個調查欄,首次向宋淇夫婦提及自己在寫《愛憎表》,這就是她對那個欄的稱呼。在當年的調查顯示,17歲的張愛玲最愛吃叉燒炒飯。 陳子善老師有這樣的評價:「張愛玲當時才17歲,怕死是很自然的事。她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想結婚,最喜歡英王愛德華八世,兩個答案都表現出強烈的個性。」

2)張愛玲的神秘筆記本
張愛玲《小團圓》是自傳色彩很濃的小說,第一章便寫:「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馮晞乾認為,九莉既然是張愛玲的原型,張愛玲應該也有一本筆記薄。宋以朗保管張愛玲的遺物中,確有一本鮮為人知的筆記薄,記下她日常思想感受、觀察和閱讀心得等,但並非張愛玲三十歲時所用的那本。而遺物中發現的張愛玲筆記薄厚二百頁,內密密麻麻寫滿中英文字,內容零碎但豐富,更似速記。 馮晞乾推斷,張愛玲「不同時代有不同筆記,沒用的就扔掉,而宋家所藏的,就是她留在身邊直到逝世的一本。」


3)張愛玲的命盤
馮晞乾透露,張愛玲非常喜歡和相信算命。短篇小說《惘然記》出版前,她亦一度想命名為《命書》(The Book of Fate)。在《私語張愛玲》中,宋淇說自己曾有一部牙牌籤書,深得張愛玲歡心,大凡「出書、出門、求吉凶都要借重它」,惜在搬家時遺失了。 馮晞乾發現張愛玲當年求得的泛黃籤文都放在一個不起眼的盒內,「這些跟她前途息息相關,卻惱人地像霧像花的預言詩句定必令她忐忑不安,心如懸旌… 馮晞乾有特別提到張愛玲的幾張籤文與解釋,詳情大家可以參閱《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最後,馮晞乾從張愛玲的筆記薄中找到祖師奶奶的一句絕密隱藏版金句: 盡我最大力量,其他就管他娘。」烈女風範盡現。
撰文: 鄭天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